芳菲四月,大地萬物披上綠裝。文昌市重興鎮文魁村,一株株翠綠的斑蘭生長在檳榔林下,生機盎然。不遠處,從海口、瓊海等地專程趕來的游客,坐在椰子樹下的咖啡廳裡,品嘗著斑蘭茶和用斑蘭葉制作的糕點。
斑蘭農庄“95后”文創總監劉一磊來自四川成都,2020年來海南旅游考察時,被文昌的生態資源吸引,於是接受文昌鄉賢林明天的邀請,留在了重興鎮文魁村,幫助村民挖掘打造海南斑蘭文創產品。目前,已推出斑蘭茶、斑蘭糕、斑蘭餅等系列美食,以及斑蘭農庄吉祥物等公仔模型。
“海南自貿港建設,農村有廣闊的天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文昌基礎好,尤其這裡的鄉賢文化底蘊深厚,在助力高質高效農業產業發展,推進城鄉融合、打造宜居宜業鄉村等方面,都能發揮積極的作用。”劉一磊一邊端出清香的斑蘭茶招呼客人,一邊熱情地分享他的心得。
助力產業振興
斑蘭,一種形似蘭花的香草,100多年前由文昌華僑從馬來西亞帶回重興鎮種植,其葉泡茶,或搗汁和面制成美食,是許多重興人舌尖上的記憶。如今,經過當地鄉賢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不僅將斑蘭擴種成為一項增收致富的好產業,更帶旺了文魁村及其周邊的鄉村旅游。
4月3日,記者來到文魁村的斑蘭共享農庄,眼前這座被椰子樹、檳榔林和林下斑蘭“包圍”的農庄,產業布局初具規模。修建好的咖啡廳、燒烤園、休閑小廣場裡,一撥撥遠道而來的游客和忙碌其間的村民皆笑意盈盈。
23歲的村民符大有是斑蘭農庄的糕點師,一個月收入5000余元。他說,隨著文瓊高速公路通車,加上鄉村道路四通八達,融入文創設計元素的斑蘭農庄,也讓傳統的鄉村充滿了年輕時尚的氣息,對於追求生活品質的城裡人頗具吸引力。
邀請年輕人加盟的斑蘭農庄創始人林明天,是從文昌市重興鎮文魁村走出去的一名創業者,其公司總部落於四川成都。近年來,為振興斑蘭產業,助力鄉村振興,他每年數次往返川瓊兩地,先后投資100多萬元,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扶持下,創辦了這座休閑農庄,帶動村民發展斑蘭產業。
參與鄉村治理
無獨有偶,“周末村長”雲天龍也是文昌知名鄉賢代表。
2018年開始,為幫助家鄉文昌市馮坡鎮湖淡村改善人居環境,平時在海口工作的雲天龍,幾乎每個周末都會開車回村裡,與村干部促膝長談,召集村民開會,統一認識,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在村裡推行垃圾分類。
頻繁回鄉,像村干部一樣熱心村庄事務——村民們都親切地喚他“周末村長”。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湖淡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自覺呵護家園,鄉村越來越美,許多進城的村民也喜歡帶孩子返鄉,因此周末假期村子裡總是熱熱鬧鬧的。
作為海口市人大代表,雲天龍還試圖將文昌的經驗復制到海口,提交了關於引導優秀鄉賢返鄉進村任職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建議。
“鄉村環境好了,產業和人才也要跟上,這樣才能讓鄉村發展更加健康,有活力。”雲天龍說,在文昌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關心下,湖淡村首家民宿今年3月改造完成並投入試運營。目前,湖淡海島和牛養殖產業項目也在積極推進中。接下來,他還將投入更多的精力,帶領農民發展高質高效農業,促進農、文、旅一體化融合發展。
共謀家鄉發展
濃濃鄉情,造福桑梓。在沐浴著春光的椰鄉大地上,像林明天、雲天龍一樣熱心助力鄉村振興的優秀鄉賢還有很多,他們有的獎教助學,傳播書香文化﹔有的捐資公益,改善椰鄉百姓生活環境﹔有的致力推動產業發展,幫助村民“錢袋子”鼓起來。
“抓好‘三農’建設,推動鄉村振興,鄉賢在很多方面具有優勢。”林明天說,文昌文化底蘊深厚,外出鄉賢、華僑人數眾多,每年春節,外出回鄉人員都會自發召開鄉賢座談會,大家集思廣益,發揮外出人員在思想、人脈、資源、資金等方面的優勢,共謀家鄉發展,這是文昌的優良傳統。
文昌市重興鎮人大主席馮加語告訴記者,為發揮好鄉賢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文昌市整合利用各類資源,鼓勵扶持優秀鄉賢返鄉創業。例如在“一事一議”項目管理中,重興鎮近8年來共申報“一事一議”項目100多個,累計財政投入1600多萬元,逐步改善鄉村基礎設施,扶持產業項目發展。
“鄉賢的作用不容小覷,因為他們不是一兩個人,因為情感的紐帶,他們往往可以帶動一大批人,讓更多人投身鄉村振興,讓鄉村生活更美好!”雲天龍篤定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