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卿
(1904–1933)
馮國卿,原名馮應國,海南樂會縣(今瓊海市)人,出生於雇農家庭。小時候在王氏私塾讀書。進入青年時期,1924年在朋友的幫助下赴南洋謀生。1927年,參加馬來亞共產黨,后被選為支部書記。因積極參加革命運動,1928年11月,馮國卿被英國殖民當局驅逐出境。回國途經香港時找到廣東省黨組織,被直接介紹回瓊崖尋找中共樂會縣委聯系。1929年初,他回到家鄉百花嶺村后,不久與樂會縣委宣傳委員王玉甫接上關系,並一起到樂會縣委駐地中平仔開展革命活動。6月,在母瑞山參加紅軍。8月中旬,他以紅軍代表身份出席瓊崖蘇維埃政府主席王文明在定安縣內洞山主持召開的各縣代表聯席會議。
1930年4月,中共瓊崖第四次代表大會在母瑞山召開,會議選舉產生新的特委領導機構,馮白駒任特委書記,馮國卿當選為特委常委,分工負責組織工作。5月,他被派回樂會縣開展兵運工作,組織兵暴和兵變,打通母瑞山革命根據地至樂四區的交通線,與建南鄉蘇維埃政府主席曹平前往說服樂會縣第六區建西鄉南平村民團100多人舉行起義,加入紅軍隊伍。1932年2月,馮國卿接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政治委員。
1932年7月,國民黨廣東當局派出警衛旅旅長陳漢光率所部3000余人抵瓊,對瓊崖革命根據地和紅軍進行第二次“圍剿”。8月15日,馮國卿和中共瓊崖特委書記馮白駒、紅軍獨立師師長王文宇等帶領紅軍在母瑞山烏欖灣西南與敵激戰后,從三十六總嶺方向突圍。突圍中敵我雙方戰斗激烈,紅軍傷亡很大。因突圍計劃無法實現,王文宇、馮國卿遂帶領紅軍獨立師師部和紅一團部隊向牛探嶺一帶轉戰,掩護特委轉移。在轉戰中,又與敵遭遇被圍,紅軍損失嚴重,隻好返回母瑞山,與馮白駒等帶領的隊伍會合,在母瑞山繼續堅持斗爭。
紅軍在母瑞山與敵人周旋了一段時間,傷亡減員越來越大,形勢日趨險惡。在這嚴重關頭,中共瓊崖特委在母瑞山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由王文宇、馮國卿率領部隊向樂會方向突圍,轉移敵人的注意力,迫使敵人網破一面,以解母瑞山之圍。10月,王文宇、馮國卿率領紅軍紅軍獨立師師部和紅一團從船埠渡口過河,到達樂會縣中平仔、文魁嶺一帶,與紅三團余部會合。紅軍突圍后,馮國卿受命潛回家鄉發動村中父老和廣大群眾堅持革命斗爭。1933年5月,他在開展革命活動時不幸被當地民團伏擊殺害,時年29歲。
文章來源: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辦公室)
文字整理:魏宗福、程小斌
往期回顧:
本欄目由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和人民日報社海南分社、人民網海南頻道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