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島上抗風桐

葉為寶

2021年05月06日09:3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06日 第 20 版)

天是湛藍的天,海是碧澄的海,地是透綠的地。這裡是美麗的海南省三沙市,宛如纖塵不染的世外桃源,一踏上這片土地,我就深深地愛上了這裡。

然而,三天兩晚的三沙之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卻不是這裡的碧海藍天,也不是這裡的海鳥白沙,而是一種樹,一種深深扎根海島的常綠喬木,它叫抗風桐。

人生第一次來到三沙,一切都是那麼新鮮。一下飛機,好友老馮就熱情地領著我們來到海邊喝茶。這是一片林蔭,炙熱的陽光和強烈的紫外線被擋住了,我坐在藤椅上,海風吹過,心中無比愜意。我打量著四周,卻發現這片樹林與以往見到的都不一樣,它們葉子並不濃密,樹冠連成一片,樹干挺拔向上。

“它們叫抗風桐,”老馮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接著說:“還有個名字叫麻楓桐,印度洋海島常見的樹種,我國的台灣和西沙群島也很多,根系發達,枝干粗大,台風也奈何不了它們!”

抗風桐?這是第一次聽說的樹名。我起身走近一棵,仔細打量它。它枝干白中透灰,胸徑足有四五十厘米,高有十幾米。葉對生,呈橢圓形,兩面都覆有一層嫩綠而晶亮的薄蠟。

老馮告訴我,2013年9月底,風力超過15級的強台風“蝴蝶”登陸三沙,島上的椰子樹、木麻黃、土枇杷、南洋杉、苦楝、欖仁等,一夜之間,有的被攔腰折斷,有的被連根拔起,還有的已然蹤影全無,唯有抗風桐在台風中傲然挺立。雖然有的枝干折斷,但這些掉在地上的枝干卻在不久后又長出了新根,發出了嫩綠的新芽,成了抗風桐的“新生代”。

聽了老馮的介紹,我不禁對眼前的這些抗風桐肅然起敬。我想,它正是以這樣偉岸的身軀、粗壯的枝干,護衛著南海星羅棋布的島嶼與礁盤﹔正是以這樣巨大的葉冠、翠綠的葉片,裝點著三沙的綠色﹔正是以這樣縱橫交錯的根系,深扎在砂岩中,任憑海水侵蝕,高溫烘烤,坦蕩著生就的倔強與從容。

第二天一大早,紅日從南海的天際線剛剛升起,我們乘坐沖鋒舟從永興島來到趙述島。據說,有關南海諸島的潮漲潮落景、金戈鐵馬事、波涌浪卷情,幾乎都可以在趙述島上領略和參悟。

一到趙述島碼頭,漁民符名友熱情地迎接我們。坐上他的電瓶車,穿過一片椰林,繞過一座海水淡化處理廠和一幢幢漁民新居,來到一排樹前停了下來。我一看——抗風桐!

當初,符名友的爺爺響應國家開發海島的號召來到趙述島,那時這裡還是一座荒島。漁民的漁船是小小的木帆船,稍有風浪便不敢出海。改革開放后,趙述島上成立了管委會和黨工委,政府為漁民修建了港灣,幫助漁民貸款購置了排水量很大的漁船,漁民的日子漸漸好起來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漁民們拆舊房建新房,全島48戶漁民,家家都住上了新屋。海島周邊的海堤用鋼筋水泥加固了,道路也拓寬了。島上植樹造林,綠化美化,種上了一排排、一片片的椰子樹、木瓜、欖仁和抗風桐。

符名友如數家珍般講述著他們漁村的歷史與變化,一束陽光穿過抗風桐的枝葉,正好打在他胸前的黨徽上,格外明亮,分外醒目。

邊上的漁民告訴我,符名友今年46歲,14歲時就跟著爺爺的腳步,從老家瓊海遷到了趙述島。他駕駛漁船風裡來雨裡去,已在島上工作生活了32年。三沙的人,出海如同出征,保家就是衛國。符名友不僅是一位漁民,還是南海前哨一名耕海守海的警民聯防志願者。一直以來,經常有特工裝扮成漁民駕船來西沙海域“捕魚”。符名友對海上情況時刻關注和警惕,隻要發現異常,不管白天黑夜,不怕風高浪急,就立刻向派出所報告。由於表現突出,他被當地邊防派出所評為治安聯防積極分子。2019年7月1日,他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此刻,看著眼前的符名友,我發現他儼然就是一棵扎根三沙的“抗風桐”,狂風吹不倒、惡浪沖不垮!

在趙述島,像符名友一樣的共產黨員共有11人,他們個個都是“抗風桐”,他們黨支部就是一片“抗風桐林”。

將要離開三沙的時候,我心中萌發了一種難以名狀的眷戀。這天一早,我獨自來到抗風桐林。朝霞把南海映照得一片火紅,抗風桐林就像覆蓋上了一層金光。撫摸著抗風桐偉岸的身軀,我的心中充滿了對它的仰望和崇敬。它不畏強暴,台風刮不倒﹔它不怕艱苦,貧瘠砂岩把根扎﹔它自強不息,折斷枝葉還發芽﹔它無私奉獻,甘洒綠蔭護島礁。

抗風桐,我心中的英雄樹!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06日 第 20 版)

(責編:劉楊、席秀琴)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