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顆青紅相間的“妃子笑”順著傳送帶“爬”上生產線,達到標准的大果才有資格“泡”上冷水澡,小果則順著篩孔“跳”進收納筐……這樣的荔枝標准化自動化加工生產線,你見過嗎?
“今年龍門荔枝大獲豐收,這台設備可幫了我們不少忙!”5月12日上午,在定安縣龍門鎮光輝歲月荔枝果園內,定安光輝歲月共享農庄總經理周慶豐指了指一台集荔枝清洗、保鮮、分揀、包裝功能於一體的自動化設備。
周慶豐笑著告訴記者,荔枝是一種嬌嫩的水果,其採摘后的保鮮包裝一直是行業產業鏈中的一大“難點”,而這個過程也是決定荔枝最終品控的關鍵。
“傳統方式往往存在成本高、保鮮效果不穩定、標准化差等問題,為了破解這些難題,我們今年嘗試使用自動化加工生產線設備。”周慶豐說,這樣的荔枝採后標准化加工運作目前在國內荔枝行業還不多見。
一顆採摘后的龍門荔枝要如何才能登上發往全國各地的快車?其中的流程可大有講究。
“首先是清洗和初級預冷。”在自動清洗區,一顆顆荔枝果經過“沖澡”慢慢地“爬”上加工生產線。“這個步驟看似簡單,但可以有效地去除荔枝表面的雜質和灰塵,降低后期運輸中的爛果、壞果率。”光輝歲月荔枝果園分揀員李從芳介紹。
緊接著,荔枝果順著傳送帶進入自動分揀區,由機器進行標准化篩選,不同重量、大小的果實將被自動分類,進入各自的流水線。這個過程不僅可以避免人為篩選的誤差,還能滿足訂購商對荔枝果不同大小的需求。
經過了清洗和篩選,荔枝果終於來到自動保鮮區。在這個環節,荔枝可以舒舒服服地享受一次15-20分鐘的“冷水浴”。“這也是生產線上的最關鍵的環節。”周慶豐解釋道,這個“冷水浴”其實是為荔枝果進行二次降溫鎖鮮。相比於傳統的人工加冰降溫,自動化設備可以節約大量的用冰成本及損耗,數控溫度的穩定性也更能讓果實的品質得到保障。
“從初級預冷步驟使用的常溫水,到二級降溫階段的約8℃冷水,再到后期包裝封箱時的加冰保鮮,這樣循序漸進降溫的過程,比過去常用的極速降溫更能鎖住荔枝的鮮味。”果園工人朱日蘭說。
“泡”過冷水浴,經過人工分揀,一顆顆飽滿的荔枝果最終來到了包裝區。不同於以往常見的人工稱量,記者在現場看到,果實順著傳送帶自動進入稱量漏斗,當計重達到5公斤后,漏斗便自動開閘,荔枝立馬“跳”入漏斗下方的包裝箱內,整個流程基本無須人工操作。
“這樣一條標准化的加工生產線每小時能處理1.5噸至2.5噸荔枝。”周慶豐以處理6噸的荔枝果為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是過去的純人工處理大概需要30個人操作一天,而依托自動化加工生產線設備,8個人用三四個小時就能完成,一年下來,能為企業節省大約35萬元的開支。
相比於經濟效益,周慶豐更看重這條標准化生產線推動當地荔枝產業發展巨大的價值。“一方面,它能實現荔枝採后的標准化運作,保証龍門荔枝品質的穩定﹔另一方面會提高當地果農加入荔枝產業積極性,這兩點對推動龍門荔枝產業轉型升級乃至打響龍門荔枝品牌都極為重要。”周慶豐說。
據悉,龍門鎮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發展荔枝產業,經過多年發展,該鎮在荔枝產業品牌化、優質化、管理化等方面不斷深耕,通過數字化監控、智慧化管理、加強果農技術培訓等方式持續推進荔枝產業高標准建設,以科技賦能助推鄉村振興。目前龍門鎮荔枝果樹種植面積約8000畝,預計今年年產量約1200萬斤,產值可達6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