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滿:牢記“三防三不吃” 讓你整夏不生病

2021年05月21日14:10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人民網海口5月21日電 (孟凡盛) 5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的“小滿節氣”。小滿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是節氣養生的轉折點,標志著暑天濕熱拉開帷幕。對很多人來說,濕熱難耐很辛苦,而且容易引起一身病。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中醫科張麗咪醫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牢記“三防三不吃”,讓你整個夏天健康不生病。

養生要做好“三防”

1、防濕邪

“小滿小滿,江滿河滿。”小滿時節由於雨量的增加,空氣潮濕,體內容易生濕,因此,特別要提防濕熱困脾。有句話叫“暑多挾濕”,也就是說暑熱之氣最易與濕邪一起侵犯人體。

2、防暑氣

天氣越來越炎熱,外出、擠公車、高溫作業等都容易發生中暑,引發頭暈頭昏、胸悶氣短、疲憊乏力等全身不適的症狀。所以太陽暴晒的時候,最好減少戶外活動,做好防暑降溫的准備。

3、防心火

中醫認為,夏主火,內應於心。北京中醫藥大學郝萬山教授2020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夏季炎熱,容易心火上炎,使人出現心情煩躁、口干舌燥、失眠等症狀。原本體質偏熱,平時容易上火的人,

飲食要做到“三不吃”

1、不吃生冷,秋季少痎瘧

《內經》說:夏傷於暑,秋必痎瘧。意思是,你夏季吃生冷,害了暑熱的病,秋天就會有難愈的瘧病。 生冷的食物眾所周知的如生冷瓜果蔬菜如西瓜、生甜(香)瓜、各種生梨及蘋果等﹔各種涼拌菜如涼拌海蜇、拌涼粉、小蔥拌豆腐等﹔特別是各種冷飲冰棒如涼水、涼飲料、涼牛奶、冰淇淋、冰磚雪糕等。

中醫上脾臟與夏相應,主運化水谷及水液,脾最忌生冷,寒涼食物進入胃裡,胃的肌肉以及經絡組織都處於收縮狀態,會影響脾胃的血液循環以及血液供給,對水谷精微的吸收和輸送能力就會減弱,影響氣血的生化。故不吃生冷,配合些祛濕健脾食療如生姜、薏仁、紅豆、冬瓜可防濕氣困脾。

2、不吃燥熱,慢病少復發

燥熱的食物是什麼呢?一方面是食材本身是熱性的:比如羊肉、榴蓮等,另一方面是烹飪方法是熱性的:煎、炸、烤。夏季本身氣溫高,還食用這些熱性食物,更易使人滋生內火,會繼發便秘、痔瘡、腸脹氣、尿少、尿痛、腎痛等,吃太多還會引起口角炎、咽炎、結膜炎、痱子、中暑等。所以夏季要遠離這些燥熱的東西。如果想出汗,應該通過運動出汗,而不應該通過辛辣食物出汗。避免食用燥熱之品,適當食用清熱涼血的食材如苦菜、西瓜、黃瓜、絲瓜、苦瓜、綠豆等可防內火滋生。

3、不吃肥膩,遠離淤堵和腫瘤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肥厚飲食如奶茶、五花肉等容易助濕生痰,無疑會加重痰飲瘀等病理產物的凝聚。

起居要做到“三要”

1、要運動:生陽排汗防中暑

《易經》裡講“運則生陽”,夏天運動,可以加速體內的新陳代謝,並且有助發汗。因為依據《黃帝內經》的說法,夏天氣要外泄,運動就是重要的排汗方式。運動還可以加強熱適應,提高人體調節體溫的功能,防止中暑和一些常見的熱証。但是,夏天不宜劇烈運動,最好在清晨和傍晚較涼爽時進行室外運動,適宜運動量較小或適中的運動方式,如游泳,既能祛暑降溫,又能有效鍛煉肺功能。此外,還可選擇散步、慢跑、八段錦等,但切忌過度鍛煉、帶病健身,以免加劇正氣損耗,反而不利於養生。運動量過大可能造成心肌損傷、低血糖等危害﹔跑步后切忌喝冷飲,洗冷水浴﹔應當先休息片刻,待心率平復后緩慢飲用適量溫水,淋浴時也要注意水溫不可過低。

2、要熱水泡腳:祛除暑濕

夏季濕氣正當令,體內濕氣過重,就會出現沒有胃口、愛犯困、沒精神等症狀。而夏天用熱水泡腳,正有助於祛除暑濕,讓人精神振奮,增進食欲,促進睡眠。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熱水泡腳可以供給它能量,使氣血運行通暢,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強新陳代謝。

3、要適當午睡:養心安神

小滿時節風火相煸,人們易感到煩躁不安,此時要調適心情,以防情緒劇烈波動后引發心血管病意外。此時日照漸長,可早起晚睡。為了保証睡眠時間,保持精力充沛,中午可以小憩一會,中醫講究睡子午覺,適當的午間休息有利於身體的陰陽調節。但時間在20分鐘到半小時為宜,過長的午睡會適得其反,破壞身體節律。

(責編:潘惠文、席秀琴)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