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至,豐收時,海南各地水果閃亮登場

記者 王迎春

2021年05月24日09:32  來源:海南日報
 
原標題:果林大比擂,香!

  海口火山“荔枝王”。記者 張茂 攝

  昌江芒果園內碩果累累。(資料圖)

  儋州大成鎮南吉村百年黃皮園的黃皮。記者 陳元才 攝

  樂東華翔火龍果基地,農戶忙著採摘火龍果。 記者 武威 攝

  黃皮。李幸璜 攝

  海口火山“荔枝王”。記者 張茂 攝

  海南的春天仿佛被折進了時光裡,眨眼就是半個盛夏。進入五月,沒有落英繽紛,隻有春淺夏深,隻有無限延長的夏天。

  如果要形容夏天的味道,海南的夏天一定是水果味的。各個市縣在這個鑠石流金的季節踴躍登場的新鮮水果,從島東到島西,從北緯18度到20度,那種百果飄香的味道熱烈馥郁,又自然芬芳。

  島民看著鐵了心攀爬的氣溫,空氣裡的煩悶因子不斷增加,隻能望“蒸籠”興嘆。不過還好,甜蜜的事,有一大半都發生在夏天。這時候,多汁、飽滿的水果成了抵御熱浪的利器,人們通過進食水果來消解心頭那份難以名狀的炎熱。

  在這包羅萬象的夏季水果地圖之上,各個市縣各個區域都有不同的水果代表,海南水果擂台賽的幕布正徐徐拉開,且看各有千秋的“選手”們,如何各領風騷。

  “日啖荔枝三百顆” ——海口火山荔枝

  一旦提到夏天和水果,荔枝絕對會是下意識的聯想之一,還在說著話呢,嘴裡立時就生出一種甜絲絲、水潤潤的口感,這就是荔枝刻在骨子裡的記憶。

  如果你是個資深“荔枝控”,一定會緊緊盯著荔枝上市的時節,摩拳擦掌地嘬一口最新鮮的荔枝作為入夏的“儀式感”。而由於南端的地理位置優勢,海南荔枝的成熟時間為全國最早,上市時間大多集中在5月至6月,也就成為饕客們用以“續命”的對象。在眾多種植區當中,又屬海口火山荔枝最有名。

  火山荔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大約50萬年前,海島火山噴發,經過了漫長的時間,植物開始重新覆蓋地表。若干年后,一次偶然的機會,遷徙的鳥類將荔枝種子拋洒在地上,種子在火山岩空隙利用有限的土壤扎根生長,最后成長為萬畝荔枝林。

  現在的海口火山地區,隨處可見遠古時期火山爆發所形成的火山岩石,這為荔枝的生長提供了極佳的條件,這些富含礦物質和硒元素的火山岩為荔枝的生長提供養分,再加上天然火山礦泉水的滋養,還有熱帶季風性氣候所帶來的充足陽光和雨露,荔枝在這可以盡情地“野蠻”生長。

  入夏的第一口清甜便來自妃子笑,也是火山荔枝每年的首發品種。“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種被楊貴妃心心念念的荔枝,果皮在青綠色間帶著一抹紅,在陽光下煞是好看。別看整體顏色發綠,妃子笑的甜度可不會讓你失望。剝開外殼,乳白通透的果肉就裸露在眼前,肉大核小、肉厚多汁是妃子笑的特點,口感嫩滑又有韌勁,一口下去幸福感十足。

  如果說妃子笑是清甜嬌媚的少女,那麼即將接檔的荔枝王絕對當得起女王一角。個大如蛋、汁多如瀑的荔枝王堪稱荔枝界的“尤物”,這等“PLUS”的身材光是視覺效果就夠沖擊,因此也備受送禮者的青睞。與妃子笑不同,沉甸甸的荔枝王周身鮮紅,形狀宛若飽滿的紅心,粗粝的荔枝殼仿佛火山岩風貌的“迷你版”,但卻十分好剝,隻需輕輕一掰便可大快朵頤。

  為了更好地提升火山荔枝的品牌影響力,海口市去年成立了火山荔枝協會。協會不僅協助政府落實荔枝發展規劃,而且還組織新技術引進與培訓、貿易洽談、促銷等活動。五月上旬,海口火山荔枝亮相首屆消博會,受到許多消費者的關注。

  盛夏來臨“芒”不停 ——昌江芒果

  在海島飛旋而至的盛夏裡,或許能和荔枝一起齊名的水果就是芒果了,“無芒果,不夏天”的口號早早地被喊得響亮。芒果作為熱帶水果的典型代表,果肉豐腴、甜度驚人、水分爆棚,在食客的舌尖掀起一場熱帶風暴。

  被譽為“中國芒果之鄉”的海南是我國主要的芒果產區,這裡芒果品種眾多、品質優良。而海南島西部的昌江黎族自治縣,更是因種植歷史悠久、種植規模大而被稱為“芒果之鄉”。

  位於北緯19度的昌江版圖狹長,是我國典型的干濕季交替的熱帶季風氣候區,素有“天然大溫室”的美稱。昌江是我省最干旱少雨的市縣之一,氣候條件非常適合芒果糖分的累積,且當地農民多沿襲傳統耕作方式,很少使用化肥農藥,水土等生態環境良好。昌江不僅是全國優質芒果生產基地,也是海南第一個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的芒果產地。

  據史料記載,早在唐宋年間,昌江就開始了人工種植芒果的歷史,並傳承至今。在霸王嶺腳下的七叉鎮,至今仍生長著數千株百年以上樹齡的野生芒果樹,最老的芒果樹有600多年樹齡。盡管歷經了數百年的風雨,這些老芒果樹仍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芒果春天開花,夏天結果,台農、金煌、紅玉、象牙……昌江二十多個品種接力上市,果農和食客都是真正的“芒”不停。眼下正是小台農的季節,這一外形圓圓滾滾、小巧可愛的品種原產於台灣,后經海南引進改良。鵝黃的果色讓人賞心悅目,握在掌心就像“小黃人”。小台農體型雖然秀氣,果肉卻肥厚多汁,香味和甜度更是“名列前茅”。

  接下來就是芒中“貴族”金煌芒的舞台,金燦燦的陽光孕育出金燦燦的芒果,不僅“臉皮薄”,核也薄。金煌芒的大小,一隻手都不一定能握住,所以最適合剖開后劃上幾道“網格線”,開出一朵“芒果花”,也是甜入心扉。芒果在甜品界“兼容性”極強,“七十二變”賦予了這個“百搭王”無限的可能性。

  龍滾菠蘿“龍抬頭” ——萬寧龍滾菠蘿

  頭頂“沖天小辮”,身披“帶刺盔甲”,菠蘿無疑是熱帶水果裡的“個性擔當”。穿著花襯衫再來兩個菠蘿助陣,就已經是熱帶的一道風景,記憶中的小島夏天,切好的菠蘿用小棍穿起來,泡在鹽水裡,曾經是大街小巷最簡單的快樂。

  而在菠蘿遍地的海南,龍滾菠蘿絕對在吃貨心中佔有一席之地。龍滾鎮坐落於萬寧市的北部,是海南省著名的華僑之鄉,這片152平方公裡的土地是成千上萬旅外華僑的故鄉。龍滾菠蘿不僅融匯了龍滾豐富的華僑風情,還具像化著僑胞們的那股鄉愁。

  萬寧市龍滾鎮自1984年引進巴厘菠蘿推廣種植,經過多年的努力,菠蘿在這片熱土扎根壯大,龍滾鎮發展成為萬寧市最大的菠蘿生產基地,菠蘿的產值佔全鎮農業產值半數,是龍滾鎮的支柱產業。萬寧龍滾的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充足的陽光和籠罩的雨霧都有,加上養分豐富的富硒土壤,孕育出的菠蘿個個飽滿。2020年全鎮菠蘿種植面積達3.6萬畝,年產約4.6萬噸。

  雖然菠蘿帶著濃濃的夏日風情,但龍滾菠蘿的採摘季卻早在萬物復蘇的二月二“龍抬頭”前后就開始,菠蘿的外皮像極了一片片金色“龍鱗”。成熟的龍滾菠蘿香氣濃烈,果肉脆生生、甜絲絲。

  與近親“鳳梨”不同,菠蘿不僅個頭更大,而且削開后還要剜去刺根。如此危險的外表下,能夠吸引菠蘿愛好者的便是那份酸甜的口感。如今,這張“金色名片”已走出海南,銷往島外十幾個省市。

  一朵“火球”燃盛夏 ——樂東紅心火龍果

  如果是比造型獨特,那麼這個賽道上,不少水果都要為火龍果讓路。火龍果顏色飽和度極高,像一團燃燒的火球,又似一朵妖冶的紅花。不過火龍果家族的兩大成員外表雖相近,內裡卻大相徑庭,為“果”張揚的紅心火龍果的“紅心”源於“花青素”成分,其甜度也要遠高於白心火龍果。

  這樣“甜酷並存”的紅心火龍果對種植的土壤和天氣的要求較高,位於海南西南部的樂東黎族自治縣為紅心火龍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光照充足,降雨量較少,溫度高但晝夜溫差大,這就保証了紅心火龍果的糖分積累。

  樂東的紅心火龍果表皮略皺,是因為自然成熟狀態下鱗片會被陽光烤得比較干,但這也是日照充足,“內心”甜美的表現。紅心火龍果果球碩大,極薄的果皮用手撕開即可,就是要當心吃成“血盆大口”。深紫紅色的果肉汁水四溢,一口下去格外過癮的同時還透著一股類似蘭花的芳香,這個口腔裡的“甜蜜炸彈”,讓人回味無窮。

  如今,樂東紅心火龍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成為全省最大火龍果生產基地之一。近年來樂東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引進龍頭企業發展特色產業,採取“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和“政府+龍頭企業+貧困戶”的生產經營模式,進一步做大做強火龍果等特色產業。

  一樹“黃金”壓滿枝 ——儋州黃皮

  和前面“粉絲基礎”雄厚的熱門水果相比,最后出場的這位選手隻能算是“小眾”風格,但卻坐擁一票“死忠粉”。黃皮是海南人熟悉的夏季水果之一,這個在大部分外地朋友口中“沒見過的水果”,產於中國南方,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海南黃皮看儋州,儋州黃皮看大成,大成黃皮在南吉。位於儋州中部的大成鎮南吉村等地以沙壤土為主,屬熱帶季風氣候,適合黃皮生長,這裡出產的黃皮,粒大顆圓,汁多味甜。據悉,自古以來,南吉村民就有在房前屋后種植黃皮的歷史。南吉村有多株黃皮樹超過百年的歷史,被譽為百年黃皮園,還有一株300多年歷史的黃皮樹王,是海南遠近聞名的黃皮村。

  到了採摘季的黃皮樹,可以用果實累累來形容,淡黃至暗黃的卵形果實緊挨著朝下,加上樹葉的襯托,沉甸甸的重量把樹枝都壓彎了。黃皮成熟時,山坡上、村道旁、宅院裡,一棵棵黃皮都挂滿了一樹樹“黃金”,成為儋州亮麗的一道風景線。眾多游人紛紛到儋州摘黃皮,品黃皮蜜,喝黃皮茶,賞儋州美景。

  剝開柔軟的外皮,乳白色的果肉飽滿細膩,雖然黃皮外表其貌不揚,但營養價值卻很高。民間有雲:“飢食荔枝,飽食黃皮。”黃皮不止有健胃消滯的功效,還能順氣鎮咳、消暑降火等,其葉、果和種子也可入藥,儋州當地的一道夏日好菜——黃皮走地雞就是用清香的黃皮葉制成。

(責編:潘惠文、蔣成柳)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