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中:盤活鄉村旅游資源 讓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2021年05月27日11:12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地處海南島中部生態核心區,境內有五指山、黎母山、吊羅山、鸚哥嶺等國家級和省級林區、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達85%,素有“天然氧吧”“康養勝地”等美譽。近年來,瓊中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遵循因山、因水、因林、因文化而制宜的原則,不斷挖掘自身旅游資源潛力,推動鄉村旅游服務消費提質升級,走出了一條鄉村旅游發展致富之路,讓好風景帶來了好“錢景”。

瓊中什寒村。李幸璜攝

盤活鄉村旅游資源 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坐落在黎母山和鸚哥嶺之間的高山盆地中的什寒村,海拔800米左右,曾經是瓊中最偏遠、最貧困的村庄之一。為盤活鄉村資源,改變什寒村庄的貧困面貌,近年來瓊中把什寒村作為“奔格內”(黎語,來這裡)鄉村旅游的扶貧示范點,深入挖掘當地特色資源,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不僅讓什寒村成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網紅旅游村庄,也讓村民們集體吃上“旅游飯”。十年間,農民人均收入由不足1000元增至18000元,十年增長了近18倍,村庄旅游從業人員達436人,佔全村人口的97.6%。

坐落在鸚哥嶺半山腰的便文村,因位居深山、地勢險要成為革命根據地。由於交通不便,當地長期貧困落后。近年來,瓊中結合富美鄉村建設,構建起“五片八區十線”的全域旅游格局。以紅色黎家為主題的“番道—便文”鄉村旅游線路串起沿線11個黎族山村。

如今,位於和平鎮的塹對村,是海南省四椰級鄉村旅游點,已成為有名的休閑觀光打卡地﹔在幾乎人人會織黎錦的番道村,被打造成為黎族特色旅游村庄﹔曾召開瓊崖縱隊首次代表大會的便文村,建設成了紅色旅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年來瓊中充分挖掘每個村庄的歷史遺跡、民俗文化、民居風格、生態特色等資源,持續優化什寒、鴨坡、塹對等“奔格內”鄉村旅游線路,同時圍繞熱帶雨林觀光、溫泉療養、民族風情體驗、紅色文化等,高標准謀劃一批5A級旅游景區,通過大景區與鄉村旅游點聯動發展,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鄉村旅游需求,進一步激發鄉村旅游發展活力。

鄉村旅游不斷升溫 帶動風景變“錢”景

近年來,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灣嶺鎮鴨坡村因為“盒子書房”,成了海南鄉村旅游的超級“網紅”,與書結緣的黎族山村也在書房裡找到了振興發展的“致富經”。這些被稱作“盒子書房”的特色民宿,在村裡落戶生根后,吸引越來越多“書卷氣”游客慕名前來,不少外出就業的大學生也選擇返鄉參與鄉村發展,旅游經濟逐漸被激活。

瓊中塹對村。林學健攝

得益於“盒子書房”發展帶來的好處,當地村民更加堅定了發展鄉村旅游的信心。目前,以鴨坡村為主軸,當地推出“鴨坡村—白鷺湖度假區—灣嶺風情小鎮—烏石茶場”鄉村旅游線路,將特色黎家宴、農特產品集市、戶外露營等旅游元素串聯起來,成為騎行客、背包客、親子游及周邊市縣游客必到瓊中之處,形成了吃住行游購娛於一體的旅游村庄。

大批游客的涌入不僅讓鄉村煥發生機,更為不少當地村民解決了就業難題。隨著氣溫攀升,位於營根鎮什慶村附近的百花嶺熱帶雨林文化旅游區迎來了眾多游客,讓當地村民也變得忙碌起來。自從政府引入企業打造景區,不少村民平時在家種地,到了旅游旺季就過來景區上班,兩邊都不耽誤。周邊村民還在景區門口擺攤賣起蜂蜜、山雞蛋等特產及冷飲,附近村庄的一些文藝隊甚至還被請來為景區表演團,每次演出能給文藝隊帶來可觀的收入。隨著鄉村旅游不斷升溫,藏在深山裡的風景也逐步轉化為群眾過上美好生活的“錢”景。

全域旅游提檔升級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過去因交通閉塞,瓊中不少優質旅游資源“藏在深閨無人識”。如今,隨著交通格局改變,瓊中旅游、農業等也進入發展快車道。今年年初,瓊中編制出台“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將啟動實施“千村千企”戰略,按照“一企一村”或“一企多村”發展思路,明確以企業為主體,以各自然村及墾區生產連隊為合作對象,實施村企共建,通過打造特色產業、吸納就業、促進商貿等共建方式,逐步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委書記徐斌表示,瓊中地處海南島中部生態核心區,生態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目前,瓊中已經有了海南中西部首家4A級景區——海南百花嶺熱帶雨林文化旅游區。此外,瓊中還有黎母山國家森林公園、抽水蓄能電站、上安東五指山仕階溫泉、紅嶺水庫、紅毛什運紅色文化等一批優質旅游資源優勢,具備打造4-5個4A、5A級景區的潛質和優勢。瓊中將精心策劃推出一批旅游精品線路,高標准謀劃建設一批旅游重點項目和高端酒店項目,積極探索開發低空游等新業態,不斷提升瓊中旅游產品供給質量,推動瓊中全域旅游加快提檔升級,進一步帶動當地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讓本地農村居民家門口獲得就業機會、通過土地入股分紅等形式提高收入,共享發展成果,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瓊中融媒體中心)

(責編:劉楊、席秀琴)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