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海南先烈足跡:感受不屈不撓的革命斗爭歷程

2021年05月28日22:16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人民網樂東5月28日電(符武平、實習生牛良玉) 5月28日,第二屆“追尋先烈足跡”(海南站)第二場採風活動在陵水、樂東開展。20名短視頻拍客探訪了陵水縣蘇維埃政府舊址、鶯歌海革命烈士紀念碑,共同找尋那份潛藏在時光深處的紅色記憶,深切感受到革命先烈們不畏犧牲、不屈不撓的革命情操。

拍客們在陵水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參觀。牛良玉攝

圓弧頂部、白牆青瓦,在熙熙攘攘的陵水黎族自治縣縣城中山東路上,矗立著一座三進雙層四合院式的磚木建筑。走入其中,仿佛穿越了時空的閘門,讓人一下子回到那個激情燃燒的革命年代,它是瓊山會館(1983年修繕后改名為陵水博物館),是陵水黎族自治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在陵水縣蘇維埃政府舊址,講解員分別從《殘夜盼曉》《瓊島星火》《創建政權》《血染陵河》《英魂不朽》以及《老區崛起》共六個單元,講述了陵水縣蘇維埃政府的光輝歷史。

講解員在為拍客們介紹陵水縣蘇維埃政府的歷史故事。牛良玉攝

1926年,從陵水到廣東讀大學的黃振士回到故鄉,也帶回了革命的火種。同年2月28日,在陵水文明路的一座小樓裡,陵水成立了首個共產黨小組,黃振士被選為小組長,到會黨員有13人,武裝斗爭的道路就此開始。1927年7月,黃振士在陵水坡村成立了中共陵水縣委,陵水農民自衛軍改為瓊崖討逆革命軍第八路軍,准備武裝起義奪取縣城,建立蘇維埃政權。7月11日,討逆軍振臂呼應了近八百人的隊伍,第一次對縣城發起試探性進攻。當時正逢國民黨正規軍進駐,久攻不下,被迫撤回坡村。

7月17日夜裡,討逆軍再次向縣城發起總攻,2小時的猛攻讓國民黨棄城逃走,陵城上空揚起了紅色旗幟。就在慶祝取得勝利不久,5天后,國民黨軍隊瘋狂反扑,因實力懸殊,討逆軍再次撤回坡村。同年11月25日,在瓊崖各地武裝形勢的鼓舞下,陵水縣委指揮革命軍再次攻打陵水縣城,革命軍當天下午佔領了陵城。經過了3次攻城戰后,終於迎接了勝利。到了1927年12月16日,陵水縣蘇維埃政府正式在瓊山會館成立,這也是瓊崖革命斗爭史上第一個建立的縣級蘇維埃政權。1927年,陵水蘇維埃政府的成立就像黑暗中的星星之火,點燃了瓊崖大地的革命之光。

陵水的蘇維埃政府的戰斗僅堅持了半年多,但是它在海南解放歷史上具有非凡的意義,書寫了瓊崖土地革命光輝的一頁。

“蘇維埃政權的建立歷程令我印象深刻。”網絡博主天弓表示,瓊崖第一個蘇維埃政權的建立是一個不斷調整、不斷流血犧牲的過程,盡管在國民黨反動勢力的圍剿下,陵水縣蘇維埃政權僅堅持半年,但在這個歷程中,革命先烈們始終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他們不屈不撓的革命斗爭精神令人為之動容。

鶯歌海革命烈士紀念碑。牛良玉攝

隨后,拍客們來到了鶯歌海革命烈士紀念碑,追尋先烈足跡,記錄歷史故事。據了解,鶯歌海曾是瓊崖縱隊的革命根據地,是海南省著名的革命老區。

在高高聳立的烈士紀念碑前,拍客們再次緬懷先烈們的豐功偉績。有拍客表示,盡管先烈們的革命事跡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但他們為民族為國家英勇奮斗的精神永遠不會過時。“我們要繼承先烈遺志,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為家鄉和祖國的騰飛貢獻自己的力量。

鶯歌海革命烈士紀念碑位於樂東黎族自治縣鶯歌海鎮海鶯街文化宮內。為紀念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犧牲的鶯歌海地區的革命烈士,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1981年12月由鶯歌海鎮委、鎮政府發起,鎮政府撥款和群眾捐款建起這座紀念碑。2002年5月,紀念碑被列為樂東黎族自治縣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陵園紀念碑正面垂直,背面弧形,像帆船形狀,具有漁區特色,表達了鶯歌海人民對海的感情,象征著鶯歌海人民“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的志向,更顯示著革命老區人民敢立浪頭,大義凜然,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精神。

早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劉秋菊、林克澤,史丹等瓊縱大員曾親自來鶯歌海播下革命火種,現在鶯歌海有很多革命烈屬,據統計,鶯歌海是樂東縣革命烈士最多的鄉鎮,鎮中心的廣場一街是解放之初,政府專門劃出專區給烈屬們建房,在當地被形象地稱作烈士街。在瓊南革命斗爭史上赫赫有名的陳文光、陳運德、張開芳、李大和、吳清堯、何如愚、陳侃、劉誠堂等均為鶯歌海人士。

此次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指導,中共海南省委網信辦主辦,人民網海南頻道承辦,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海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共青團海南省委、海南省檔案館、海南省史志館、海南省文物局協辦,海口市網信辦、三亞市網信辦、瓊海市網信辦、萬寧市網信辦、文昌市網信辦、五指山市網信辦、澄邁縣網信辦、定安縣網信辦、陵水縣網信辦、臨高縣網信辦、樂東黎族自治縣網信辦支持。

(責編:劉陽陽、席秀琴)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