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黎鄉苗寨捧上“金飯碗”

2021年06月05日15:26  
 

瓊中什寒村。人民網 符武平攝 

人民網瓊中6月5日電(符武平)青山之上,雲霧繚繞,綠水環抱中,房屋錯落有致……6月4日,在頗有名氣的海南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什寒村,黎族苗族老鄉擺起長桌宴,斟滿山欄酒,滿懷熱情迎接前來的游客。

6月3日,海南旅游文化節在瓊中開幕,作為活動的主場地瓊中,充分利用生態環境優勢開展鄉村旅游,瓊中鄉村旅游這一張靚麗名片,也在此次的旅游文化節中大放異彩。

瓊中自然條件優越,處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區北緣,夏長無酷暑,冬短無嚴寒,年均氣溫22.8攝氏度。境內有五指山、黎母山、吊羅山、鸚哥嶺等國家級和省級林區、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達85%,生態環境綜合指數位居全國第四、海南之首,素有“海南之心”“寶島綠鑽”“養心天堂”“天然氧吧”之美稱。先后入選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榮獲“全國魅力十佳市縣—生態建設縣”“中國候鳥旅居小城”“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典范城市”“中國生態魅力縣”“全國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激勵縣”“‘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等稱號。

瓊中什寒村。人民網 符武平攝 

什寒村坐落在黎母山和鸚哥嶺之間的高山盆地中,海拔800米左右,曾經是瓊中最偏遠、最貧困的村庄之一。

“椰子、橡膠、檳榔俗稱海南的‘三大樹’在海南各地開花結果,什寒村由於氣候的原因,這些作物收效不明顯,借著中國最美鄉村建設的春風,什寒村發揮生態優勢發展鄉村游。”退伍創業青年鐘治軍向游客講述了自己來到什寒創業的故事。

盤活資源,改變村貌,拔掉窮根……近年來瓊中把什寒村作為“奔格內”(黎語,來這裡)鄉村旅游的扶貧示范點,深入挖掘當地特色資源,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不僅讓什寒村成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網紅旅游村庄,也讓村民們集體吃上“旅游飯”。

瓊中什寒村。人民網 符武平攝

2018年,得益於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鐘治軍在什寒村與當地村民合作,開辦了公司,擼起袖子他們說干就干。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和黎苗文化發展什寒旅游,通過發動村民利用自己的房子開辦民宿、農家餐館,同時還開展黎錦苗繡等非遺技藝展示,傳承黎苗文化的同時,也能帶來可觀的收入。

創業青年鐘治軍表示:“用我們的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生態理念,利用好生態資源,扎根農村帶動村民致富,也是我作為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

十年間,什寒村農民人均收入由不足1000元增至18000元,十年增長了近18倍,村庄旅游從業人員達436人,佔全村人口的97.6%,從昔日的窮鄉僻壤,變成海南生態旅游成功范例。遵循“什寒模式”,海南也有了開展鄉村旅游的范本,隨之海南鄉村旅游建設全面鋪開。

什寒村民宿。人民網 符武平攝

近年來,海南始終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以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省為總抓手,“點、線、面”相結合,把全省作為一個大景區來打造。鄉村旅游不僅成為海南旅游市場的一大亮點,還成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重要模式,讓更多的海南百姓共享旅游發展紅利。

從2016年開始,海南先后有8個項目列為全國旅游扶貧示范項目,5個旅游扶貧村納入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在全省139家旅游景區和鄉村旅游點設立旅游扶貧商品銷售點,共計139件旅游扶貧商品納入海南省扶貧產品目錄,通過旅游扶貧直接帶動1.6萬余戶、5.9萬余人脫貧。

2021年一季度,全省鄉村旅游點接待游客313.52萬人次,同比增長354%﹔實現收入9.73億元,同比增長504.5%。截止目前,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4個,椰級鄉村旅游點206家,全省共有“金銀宿”特色民宿39家。在文化和旅游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推出的300條“體驗脫貧成就•助力鄉村振興”鄉村旅游學習體驗線路中,海南有10條線路入選。

(責編:劉瀚濤、席秀琴)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