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肿瘤医院专家精准诊断创新技术解患者“心险”

2021年06月03日15:58  
 

57岁的陈先生,5年前开始间断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一直按“哮喘”治疗,病情不见好转。他转院海南省肿瘤医院后,该院专家多学科联手,利用国际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精准地查获“元凶”,并帮他解除了病痛。

李金顺主任(右二)查看陈先生病情。海南省肿瘤医院供图

精准诊断快速擒“真凶”

5年前,陈先生因胸闷、呼吸困难等原因,被确诊为“哮喘”。

5年间,陈先生反复治疗,“哮喘病”时好时坏。2个月前,陈先生因病情加重,在当地医院进行了胸部CT检查,发现左肺上叶有慢性炎症,被诊断为“支气管炎”,但给予药物治疗后,不但不见好转,反而病情越来越严重,呼吸越来越困难。

陈先生转院到海口的大医院呼吸专科治疗,最终也未查明病因。该院专家建议:“你到海南省肿瘤医院去看看,他们设备好,也许能找到病因。”

陈先生入住省肿瘤医院呼吸内科后,该科专家利用医院先进、精准的检查设备,很快为陈先生排除了哮喘和肺部疾病的疑点。

本着对病人负责的精神,呼吸科主任董文第一时间为陈先生启动了“MDT”(多学科专家会诊)。该院心内科专家李金顺主任,根据检查结果,仔细分析陈先生病情后,初步判断“心血管狭窄”引发,需进一步做心脏造影检查。

5月21日,陈先生被推进了手术室,他的妻子和女儿在手术室外焦急等待。造影结果很快出来:陈先生心脏血管--冠状动脉左主干尾部堵塞70%,前降支开口处堵塞达90%,前降支中段堵塞80%-90%,回旋支开口存在中度狭窄,属于左主干前三叉病变。病症异常凶险,稍有意外,必危及生命。

“由于堵塞点正好位于心脏左主干、前降支和回旋支的交汇点,增加了检查、诊断难度,加上陈先生本来患有胃食管反流等呼吸性疾病,因此,给早期诊断带来了一定困难。”李金顺介绍,“省肿瘤医院引进了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等高清检测、治疗设备,能精准诊断并完成心脏疾病的介入治疗。”

创新技术平安解“心险”

这里有个插曲。进手术室前,陈先生强烈要求“只做保守治疗”。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陈先生和妻子、女儿看了清晰的造影影像后,立即改变了当初的决定。

“心脏的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三条主要血管的交叉口,好比一个城市的最重要交通枢纽,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致命的‘交通堵塞’,危及患者生命,是心脏介入手术中难度最高的治疗之一。”李金顺主任是省肿瘤医院去年从内地引进的心血管介入治疗优秀专家,经验丰富,在心血管疾病创新治疗方面颇有研究,成功实施了近千例高难度心脏疾病创新治疗手术。

李金顺介绍,类似陈先生这样的病症,常规采用单纯的支架植入治疗,该方法存在手术风险高、难度大,术后易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和远期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李金顺针对陈先生的病况,决定采用“支架+药物球囊”联合技术进行治疗。

这是近二三年发展的心脏介入治疗新技术,对专家操作技巧要求非常高。虽然治疗操作难度比较复杂,但相比常规手术安全性好、风险低,尤其是术后可有效避免急性支架内血栓的发生,能极大降低晚期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同时,还具有术后服用药物时间短、出血风险低等优点,利于患者康复。

李金顺在助手周素平医师密切配合下,在心脏左主干和前降支狭窄处顺利植入心脏支架,随后对回旋支开口进行充分的预处理,进行药物球囊治疗。为保证手术安全和达到治疗目标,并对病变部位,通过球囊“对吻术”,“贯通”左主干与前降支、回旋支之间的通路,确保血流畅通。

李金顺凭着娴熟的技术,前后仅用1小时,就准确、规范完成了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治疗操作。术后,陈先生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快速缓解。(海南省肿瘤医院 梁山 周素平)

(责编:陈海燕、席秀琴)

72小时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