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高標准編制規劃、加快基礎配套、促產業項目落地

星箭之下起新城

李佳飛

2020年03月27日08:27  來源:海南日報
 
原標題:星箭之下起新城

  2019年12月21日上午,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相關工作后,垂直轉運至發射區。本報記者 宋國強 攝

  文昌會文濕地,在碧水藍天的映襯下,候鳥翩飛,猶如一幅山水畫。 本報記者 袁琛 攝

  作為我國首個開放型濱海航天發射場,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低緯度發射場之一,文昌航天發射場備受關注。而海南,也打上“航天”烙印,航天產業發展牽動人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4·13”重要講話中強調:“國家支持海南布局建設一批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條件平台,建設航天領域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和國家深海基地南方中心,打造空間科技創新戰略高地。”中央12號文件明確:“依托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推動建設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省委書記劉賜貴在不同場合多次對航天產業發展做出指示,要求以需求為導向,打造航天領域全國最先進的產業集群,逐步做大做強﹔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關於支持三大科技城的發展意見,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文昌國際航天城大力支持。

  近一年來,文昌市和省委融辦在省委、省政府指導下,高起點、高標准、高水平編制相關規劃,啟動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航天城是一個全新的創新融合發展高地,無前章可循,一切要在摸索中前行,但我們很有信心!”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負責人韓勇表示。

  目前,《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概念性規劃》《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等均已完成,起步區產業規劃、城市設計、智慧園區和通信基礎設施規劃等系列規劃同步高質量完成,得到行業內外高度肯定。今年,起步區建設將進入實質性啟動階段,“三橫四縱”路網工程、航天超算中心及文昌學校(二期)等配套項目有望近期開工。

  規劃先行 高起點繪就發展藍圖

  “看,航天城起步區位於八門灣西側,文城老城與清瀾新城之間,規劃面積約1.8萬畝,包含八門灣西片區與航天超算大數據產業集群片區……”打開平板電腦上的衛星地圖,文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文天光熟練地用手指勾劃出文昌國際航天城起步區的“輪廓”,歷經一年多的論証、打磨,該片區的規劃他已了然於心。

  為做好文昌國際航天城的規劃設計,文昌市委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12院、中國航空規劃設計研究總院、中國信通院等國內航天、通信領域權威規劃單位組成聯合體,深入研究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發展方向,明確產業定位,最終確立文昌國際航天城為“開放型、國際化、創新融合的世界級航天城”,國家(海南)創新融合示范區核心區域。

  具體而言,將以航天科技為主導,重點打造“四基地一中心”,即航天領域重大科技創新產業基地、空間科技創新戰略產業基地、深度創新融合示范產業基地、航天國際合作產業基地、航天超算中心(即航天大數據產業集群區)。

  “文昌國際航天城規劃的最大亮點,是創造性運用錢學森航天系統工程思維與方法,確定航天城范圍與戰略定位,繪就完整藍圖。”參與規劃編制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12院專家表示,文昌國際航天城的規劃是海南開展文昌國際航天城建設的指導性文件,為海南建設“航天領域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和“空間科技創新戰略高地”提供了頂層設計,進而服務我國航天產業發展,加快航天強國建設。

  產業布局方面,為體現海南自貿港建設“高起點高質量高標准”的要求,文昌國際航天城規劃堅持國際標准,借鑒美國佛羅裡達州奧蘭多市“陽光地帶”及航天與城市融合發展模式,吸納雄安新區的規劃和發展經驗,再結合規劃用地的實際情況,融合了“生態韌性、窄路密網,數字孿生城市、復合空間”的四大規劃理念,提出了海南文昌特色的產業生態體系。

  生態優先 構建產城融合新格局

  從衛星實景地圖上可以看到,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起步區地面現有大片的綠地,農田、椰林、水系環繞,毗鄰八門灣紅樹林保護區,周邊有文清大道、航天大道、濱灣路等城市主干道,綠色與城市功能配套有機融為一體。

  “我們的定位非常明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原則,著力構建以生態綠環、綠心、綠廊、綠網為支持的綠色城市空間,以‘組團布局、功能混合、窄路密網、藍綠滲透’為特點,形成布局多元、合理的生態空間系統。”文昌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李江霞表示,文昌國際航天城將嚴格落實生態保護要求,嚴守資源利用上限、環境質量底線和生態保護紅線,踐行海綿城市理念。

  起步區內現有的4個行政村34個村民小組4000余名居民,將統籌安置於凌村河東側接近農田的帶狀區域,在不改變農民身份的前提下,根據其意願安排從事農業生產、服務業等,就近、就地安置和解決就業問題。根據規劃預計,未來文昌國際航天城起步區內可容納居住約7.7萬人,可解決8.9萬人就業。

  為強化城市功能配套,吸引產業項目落地,促進產城融合發展,今年以來,文昌國際航天城謀劃了一批重點基礎設施項目,例如“三橫四縱”路網工程、文昌學校(二期)高中部、人才公寓、產業服務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8個項目計劃今年上半年動工。

  “三橫四縱”路網包括八門灣大道、紫貝大道、音樂大道、天智路、科技路、航天三環路和航天二環路。

  “快馬加鞭,全力以赴!”文昌市副市長歐立靜介紹,目前“三橫四縱”路網工程項目已基本完成可研批復、建設用地預審批復、設計及概算編制、專家評審等前期工作。文昌學校(二期)高中部項目已獲得可研批復、項目選址意見書批復,並已挂網進行招標。“原計劃今年第一季度開工建設的項目,受疫情影響稍有延誤。眼下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向好,各行各業有序復工,我們的工作人員每天在加班加點工作,爭取將延誤的工期搶回來,讓萬眾矚目的綠色航天新城加速崛起。”歐立靜說。

  根據規劃,除航天城起步區,文昌還將在全市范圍內統籌協調,分級布局產業服務、文化休閑、教育培訓、旅游服務等基礎設施,按照步行5分鐘、10分鐘、15分鐘生活圈的理念,配套教育、醫療、養老、文化、運動、商業服務等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同步招商 創新吸引社會投資

  筑巢引鳳,贏在未來。

  文昌國際航天城的規劃設計和布局,吸引來社會各界的熱切關注。今年初,中國交通信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關村開放基金管理中心、海南現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就共建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起步區項目——文昌航天超算中心及航天智慧新城項目達成合作協議,並在各界代表的共同見証下舉行簽約儀式。

  “文昌航天超算中心是全國首個航天超算中心,立足海南、服務全國,力爭建成輻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一流的計算研究及服務中心。”海南現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邢詒川表示,與中國交通信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和中關村開放基金管理中心的簽約是強強聯合,三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依托文昌航天超算中心打造智慧城市“超級大腦”,同時發揮文昌區位優勢,推進智慧城市產業通過科技成果轉化向全國乃至全球進行應用拓展和產業落地。

  根據計劃,該項目將分三期建設,一期計劃投資12億元,建設文昌航天超算中心﹔二期計劃投資100億元,依托航天超算中心,打造文昌航天智慧產業園﹔三期建成航天智慧新城,力爭將海南文昌打造成為“新時代智慧城市先行示范區”。

  與此同時,由政府主導的招商引資腳步一直沒停。近一年來,文昌市委、市政府相關負責人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多次赴北京、深圳等地與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中科院力學所、中科院計算所、長光衛星等100多家航天航空領域單位對接,達成一系列航天城建設合作意向。截至目前,文昌共完成起步區內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北京航天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等13家企業項目的簽約,意向合作項目9個。

  “抓好國際航天城建設,是文昌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文昌市委書記鐘鳴明表示,今年文昌將加快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招商引資,主動承接海南自貿港政策,釋放園區活力。同時籌辦海南文昌國際航天論壇,推動海南文昌國際航天論壇永久會址落地,設立航天發展基金,推動中關村大學科技園聯盟文昌科創谷孵化器等項目落地。

  風好正是鼓帆時,不待揚鞭自奮蹄。在不久前成功舉行的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招商推介會上,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工集團、中科院以及民營商業航天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們濟濟一堂,共商文昌國際航天城發展大計。與會嘉賓紛紛表示,在經濟建設的浪潮中,海南被賦予更大的改革開放自主權,為航天城建設提供了“天時”之利﹔海南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便利的全域旅游交通圈,為航天城創造了“地利”之便﹔海南積極優化營商環境,形成資金、人才、項目“窪地”,為航天城發展營造了“人和”環境。得天時、地利、人和,文昌國際航天城崛起可期。

  (本報文城3月26日電)

  “四基地一中心”

  即

  航天領域重大科技創新產業基地

  空間科技創新戰略產業基地

  深度創新融合示范產業基地

  航天國際合作產業基地

  航天超算中心(即航天大數據產業集群區)

  截至目前

  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起步區完成項目簽約13個

  意向合作項目9個

  對接洽談航天領域單位100多家

(責編:潘惠文、蔣成柳)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