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石灘河和鬆濤水庫入選海南“最美家鄉河”

記者韋雪梅

2020年07月20日21:59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歷經2個多月的社會征集和推廣,經過專家評審綜合打分,7月18日,海南“最美家鄉河”專家評審會在海口召開,最終,儋州市石灘河和鬆濤水庫等10條河流被評為海南“最美家鄉河”稱號。

據介紹,尋找“最美家鄉河”活動是海南省“綠水行動”中的活動之一。從5月30日至6月15日,省河長制辦公室向社會發出“最美家鄉河”征集令,征集各市縣有關家鄉河的詩歌、散文、圖片、視頻等作品。經初步篩選,確定31條河流符合評選標准,進入專家評審環節。在專家評審會上, 專家組按照河湖治理成效顯著、河湖具備一定的歷史文化底蘊、河湖生態優美具有良好景觀效果、河湖的社會認可度高等4個評選標准綜合打分,最終選出儋州市石灘河、海口市美舍河、三亞市三亞河、東方市娜姆河、文昌市霞洞湖、陵水黎族自治縣陵水河、海口市鴨尾溪、白沙黎族自治縣南晚河、鬆濤水庫、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保亭西河等10條河流為“最美家鄉河”河流。這10條入選河流中,既有奔騰滔滔的大江河,也有靈動秀美的涓涓溪流,還有碧波浩瀚的湖泊。

省河長制辦公室相關負責人秦艾斌表示,通過“最美家鄉河”的推薦評選,充分展示了全省河流湖泊的生態之美、文化之美。評選名單出來后,還將在媒體推廣全省10條“最美家鄉河”河流,提高公眾對身邊“家鄉河”的關注程度,呼吁公眾積極參與河流的保護管理工作,強化公眾對河湖生態文明的認知,營造“知水、節水、護水、親水”的社會風尚。

相關鏈接:

石灘河發源於儋州市蘭洋鎮蘭洋村東北4公裡的山坳裡,全長15.49公裡。流經蘭洋鎮蘭洋、美元、下田、沙田、番寶等村庄,於瓊中縣鬆濤村匯入南渡江。居住在石灘河兩岸的黎族同胞,自古就有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傳統,在他們的精心呵護下,石灘河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生態,清澈見底的河水、歡快嬉游的魚兒、翩翩起舞的蜻蜓、競相怒放的野花、郁郁蔥蔥的翠竹,構成了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畫卷。

鬆濤水庫是我國十大水庫之一,位於距儋州市14公裡的南渡江上游。始建於1958,建成於1969,是海南省最大的人工湖,被稱為“陸地海洋”,並且是國家級的AAA級風景名勝區。

鬆濤水庫源發自五指山流經白沙進入儋州市境內。全庫水面面積130平方公裡,庫容33.45億立方米,集雨面積1496平方公裡。庫岸線長達544公裡。

鬆濤水庫始建於1958年,費時10年建成,是中國最大的土壩工程之一。高81.1米,長760米,它把南渡江上游兩岸1400平方公裡地區的雨水蓄存起來,通過各級渠道聯結著一大批水利工程,組成統一的灌溉系統,鬆濤水庫澆灌著海南島西部和西北部的大片土地。

鬆濤水庫湖泊廣闊,年平均供水量為12.87億立方米,最深的地方有70米,尋常深度為30∼40米,是一個集水利、防洪、發電、旅游等綜合功能為一體的多功能性水庫。今天,鬆濤水庫也被稱為“鬆濤天湖”,它美麗動人,山巒遼闊,水域遼闊,灌溉海南三縣123萬畝耕地,是一個真正的“生活之源”,也是推動海南經濟社會發展背后的盾牌。

據悉,自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啟動以來,儋州嚴格按照安排部署,創新思路,全面推進河長制各項工作落到實處,逐步建立河長制湖長制體系,河湖生態問題整治初見成效。(儋州市人民政府網)

(責編:陳海燕、席秀琴)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