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工作崗位的招聘信息是在學校的就業與創業公眾號上看到的。非常感謝母校對我們的培養及提供的貼心的就業服務。”海南政法職業學院2020屆畢業生董天堂,今年6月份順利應聘三亞市人民檢察院書記員一職。找到了心儀的工作,董天堂對未來充滿信心。
海南政法職業學院是經國家批准的海南省唯一專業設置涵蓋公安、司法、法律類專業的公辦高等政法類職業院校。現有公安司法、應用法律、法務技術、公共安全技術四大專業群,在校生5000余人。多年來,學院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今年更是把落實畢業生就業“一人一策”和“精准幫扶”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千方百計幫助畢業生解決就業問題。
“學院一直把學生就業工作擺在重要位置,積極為學生提供指導與服務,尤其是今年這個特殊的求職季,我們全力以赴做好畢業生就業幫扶工作。”海南政法職業學院招生就業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學院專門開設就業指導課程,舉辦畢業生就業主題指導活動和專題報告﹔通過微信、微博、網絡直播等新型傳播手段,及時提供就業指導服務,向學生發布和推送就業崗位信息,幫助學生盡早就業。
在日常工作中,海南政法職業學院一直堅持走產學研合作辦學道路,通過“校外實踐平台+校內實訓平台+網絡實訓平台”三台交替使用模式,提高學生的崗位競爭力。目前,該學院在省內政法系統建立了75個實習就業基地,在省外建立了5個實習就業基地。2009年至2017年,該學院連續9年被評為“海南省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優秀單位”。
融入海南政法行業 為自貿港建設育英才
在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理論踐行過程中,海南政法職業學院創造性地實現了學校與基層政法委全面深度合作,同時擴展專業合作育人范圍,與省內外司法機構尤其是海南省各級法院、檢察院、北京市速記協會、海南產學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等單位深度合作。近年來,該學院與儋州市政府部門合作開辦“村官班”,與海南省警衛局等單位合作開設訂單班,為基層法治建設培養人才﹔配合公安部門承擔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大型安保、警衛、交通執勤任務﹔與澄邁縣政法委合作,師生常年深入基層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律服務。在與行業深度合作的過程中,學院探索實踐了學徒制、訂單培養、工學交替等合作育人模式。
與此同時,該學院推行“雙証書”制度,建立“實戰+實賽”的實訓新模式,系統培養學生的雙核心能力,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該學院學生多次在全國職業技能競賽、全國司法職業院校法律事務技能大賽、工信部信息處理大賽中獲得一、二、三等獎。“上手快、聽指揮、能吃苦、守紀律、懂禮貌”已成為該院畢業生的鮮明特色。
截至目前,海南政法職業學院已為公安、監獄、律師事務所等涉法基層單位和行業企業培養輸送了共13屆16017名優秀畢業生,其行業、企業滿意率在99%以上。
“在校期間,我參加過去敬老院慰問老人等社會服務活動,從2019年開始先后到保亭、澄邁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見習、實習。”在校期間獲得過優秀志願者、優秀班干部、優秀實習生等多種獎項的董天堂說,得益於在校外實訓基地實習,他畢業后很快適應了工作崗位,並取得了良好的業績。
落實“一把手”工程 創新就業幫扶服務
今年以來,海南政法職業學院認真分析研判2020屆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的形勢,根據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省就業局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部署要求,認真落實“一把手”工程,全面推進畢業生“一人一策”就業幫扶工作,切實抓好2020屆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
該學院針對畢業生開展職業能力測評、簡歷制作、面試技巧、求職心理等方面的指導﹔組織開展專升本、公務員招考等招考培訓,提升畢業生職業能力﹔積極開設就業指導網絡課程、組織網絡招聘會和線下專場招聘會,為畢業生提供最新的就業信息。
據了解,從今年3月至7月,海南政法職業學院共組織了兩場大型招聘會,推送40余場行業專場招聘會信息,為畢業生提供了5000余個招聘崗位。
“幫扶貧困群體就業是我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海南政法職業學院招生就業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學院今年突出抓好幫扶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建立畢業生幫扶台賬,採取優先錄用、精准推薦等多種措施進行幫扶。學院的校辦企業——海南產學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優先錄用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畢業生、少數民族畢業生、殘疾人畢業生等就業困難學生,今年以來已錄用73名應屆畢業生從事檔案數字化工作。
為貫徹落實國家的就業資助政策,切實做好貧困畢業生就業幫扶工作,該學院還向海南省就業局為低保家庭畢業生申請每人1500元的求職補貼﹔給湖北籍畢業生發放1500元慰問金和1500元求職創業補貼。
“學校一有相關的招聘信息都會第一時間推送給我們。我在4月底順利找到了工作。”2020屆畢業生林仙妹說,“感謝母校在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給我指明了方向。”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海南政法職業學院一直以來堅定信心迎挑戰、精准發力促就業,教育引導畢業生樹立遠大理想、扛起時代責任,增強畢業生奉獻社會、服務人民、報效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更廣闊的戰場上唱響青春贊歌。
(策劃/張曉敏 撰文/沐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