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回鄉報考村務專員,我甚至沒敢告訴家人。”1月7日,昌江黎族自治縣王下鄉錢鐵村村務專員韓賽忙完工作后的一句感慨引起了記者的興趣。
作為從霸王嶺腹地王下鄉考出去的大學生,韓賽擔心的是老一輩人的觀念:想過好日子,就得走出去。尤其是2006年實施“教育扶貧移民”以來,王下鄉走出的120多名大學生多數在外成家立業。
但近年來已陸續有16名大學生返回王下鄉就業創業,僅錢鐵村村務專員一職,2020年就有6名本地大學生報考。
飛出去的“鳳凰”為何願回來?年輕人求出路,王下鄉也在求發展。
脫貧攻堅的推進,一改王下鄉過去走泥巴路、住茅草屋,良田少、坡地多的窮苦面貌,水泥路修進最遠的鄉村,村民也住進新房。而通過發掘少數民族文化、結合當地好山好水打造的“黎花裡”特色文旅小鎮,自2020年“五一”以來已接待游客約6萬人次,創收超100萬元。“4家民宿、5間農家樂,全鄉參與旅游經營的村民達到38戶140余人。”王下鄉鄉長楊榮輝說。
山鄉巨變,推動思想解放。年輕人回鄉,是需求更是趨勢。
與韓賽一樣於去年10月回鄉、任王下鄉三派村村務專員的張秀妍,放棄了培訓機構、免稅店這些家人看來有面子、收入高的工作,一心扑到家鄉發展事業上。
“村裡通了光纖、4G,開展工作省去了鄉裡、村裡兩頭跑,互聯網也開拓了大家的眼界。”張秀妍笑道,看到家鄉的發展前景,家人也理解了她回鄉的決定。
楊榮輝透露,通過招聘返鄉的4名大學生將積極協助村“兩委”開展各項村務工作,成為推動家鄉發展的新生力量。
更重要的,他們還帶回新想法:學商務英語的張秀妍有外貿工作經驗,正嘗試給王下鄉添點“國際范兒”﹔市場管理專業畢業的韓賽,思考著如何讓電商惠及更多鄉親﹔學藝術的韓汝雪,則在文創產品上下功夫,力求讓“王下特色”走出深山……
剛回鄉的他們,正在為王下鄉的發展添磚加瓦﹔而此前回鄉的大學生,已成推動發展的主力。
曾返鄉擔任村務專員的韓婷,忙碌之余自學通過了招警考試,成為王下鄉派出所的一名干警﹔因為看中越來越火的山蘭稻產業,返鄉大學生符慧芳租下百畝田地種山蘭,還注冊了自己的品牌……
回鄉的日子雖短,發展的路子還長,脫貧攻堅勝利在望,鄉村振興還在路上。返鄉大學生像新鮮血液般鼓動著王下鄉的發展脈搏,而發展的接力棒,已經交到了年輕人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