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次跨學科手術 三亞中心醫院奮力搶救燒傷女孩

2021年01月12日00:12  
 

搶救被燒傷小女孩 程珠玄丹、容愷攝

從2020年11月1日到2021年1月4日,短短兩個月,11歲被燒傷的小女孩沅沅(化名)已進行了7次手術﹔各界人士的愛心捐款也源源不斷從四面八方匯來,累計已超過10萬余元……在這場生命接力賽中,三亞中心醫院(海南省第三人民醫院)的醫務人員展現出精湛的醫術、優質的護理及多學科的密切配合,彰顯了白衣天使的的高尚醫德。

連夜轉院 開辟綠色通道

2020年11月1日凌晨,來自廣西在萬寧打工生活的沅沅一家,如往常一樣正常入睡。不料深夜裡家裡突燃大火,媽媽起身把一起睡在下鋪的弟弟送到室外,又立即折返去救睡在上鋪的女兒。可這火勢發展迅猛,此時整個房間已被熊熊烈火包圍……

“等我再回去抱她出去,手一摸,發現她身上的皮都掉了......等火滅后,回頭看她,她全身都已經燒得像炭一般……” 沅沅媽媽已不願回憶當時情形,止不住的淚流滿面……

很快,沅沅被送往當地醫院救治。但因病情危重,當地醫院要求將沅沅緊急送往條件更好的上級醫院救治。三亞中心醫院燒傷整形科當晚值班的王玉葉醫生接到特大面積燒傷患兒即將轉來的消息后,立即匯報給科室主任陳新龍,並組織當班醫護人員准備好床位及搶救設備。凌晨4點,醫院急診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立即啟動了創傷中心的綠色通道。

“燒傷面積達70%,大部分為Ⅲ度燒傷——皮膚全層至皮下組織肌肉甚至骨骼都燒傷,中度呼吸道燒傷,嚴重休克。患兒神志不清,呼吸急促,脈搏細速,血壓不能測出,留置尿管引出50ml醬油色尿。”燒傷整形科陳新龍主任第一時間為沅沅進行了診斷,並立即採取抗休克、抗感染等治療手段。

多學科合作 堅守醫者父母心

大面積燒傷的搶救,就是搶時間,拼技術,一方面需要想方設法維持孩子的生命體征和全身各臟器功能,另一方面要盡可能的盡早修復創面。如果休克未控制、創面感染或修復的速度趕不上惡化的速度,患者就有死亡的危險。

在燒傷整形科對沅沅進行創面處理后,即刻將患兒緊急轉入兒科重症監護室(PICU)救治。燒傷整形科、兒科、麻醉手術科、耳鼻喉科……各科室專家集結在一起,開始了一場與死神賽跑的生命接力賽。

“小女孩有嚴重的吸入性損傷,需要及時為她清除呼吸道內脫落的壞死組織和異物。雖然經鼻氣管插管是常規的最優方案,可是患兒的鼻腔已經被燒爛,此方案不可行!從頸部切開插管雖然最便捷,但頸部皮膚已燒焦,若進行氣管切開,則必將增加患兒后續的感染風險,此方案也不能採用!此時,孩子的頭面部已經嚴重腫脹,眼睛被擠成了一條線,口唇也已腫得於平常的兩倍大,口腔難於打開。但從口腔插管在此情況下是最優化的方案!方案確定了,兒科聯合麻醉手術科,一起努力通過口腔去打開氣道!經過數次嘗試,最終在可視喉鏡的引導下成功通過口腔為小女孩氣管插管,從而把高級生命支持圓滿建立起來。已經下夜班的唐江利醫師重返病房,用纖維支氣管鏡成功為小女孩進行肺泡灌洗、清洗出了呼吸道脫落的壞死組織和吸入的絮狀異物,為初步穩定女孩的生命體征建立了通道。”兒科張華主任回憶道。

在PICU裡,孩子必須要逐一攻克休克關、多臟器功能衰竭關、感染關、院感關、營養關……等等的艱難險阻“關口”,才能更安全的進行多次的植皮手術及保証植皮手術的成功率。

剛轉入PICU時,患兒的呼吸、循環和意識狀態都很不穩定,處於失代償性休克和多臟器功能衰竭中,因此高級生命支持、血流動力學檢測、血管活性藥物治療與調整等一系列搶救措施必須立馬跟上。兒科張華主任、陳海丹副主任、王小麗、吳夏嬰護士長等帶領兒科團隊連續數日守護,密切觀察著沅沅身體的每一項指標及參數的變化,治療方案上力求精准、護理上細致嚴謹,為孩子脆弱不堪的身體筑起了一道強大的保護屏障.....終於,沅沅的血壓開始穩定,休克得到控制、各臟器功能逐步改善,這一切都為早期的創面修復爭取到了最為寶貴的手術時間!這是生的希望。

多科室專家研究救治方案 程珠玄丹、容愷攝

多種高難手術 持續完美施行

大面積燒傷救治的關鍵是修復創面,“盡管孩子還帶著呼吸機,也需要及時進行手術,盡早將她身上壞死焦痂去除並妥善保護,避免感染,這點非常關鍵,這個手術的損傷是非常大,患兒隨時有死亡的可能。但如果不早做手術,孩子痛苦不說,更難存活。”燒傷整形科主任陳新龍介紹道。

11月3日,也是在孩子入院后的第2天,經過多學科會診和術前討論,專家們明確了具體的麻醉和手術方案,並就術中可能發生的風險制定了預案。燒傷整形科、麻醉手術科、兒科等紛紛帶領骨干團隊,在嚴格的消毒后,進入了手術室為孩子生命保駕護航。

第1次手術需將燒傷最深的雙上肢皮膚焦痂切除,用負壓護創海綿保護創面,軀干、雙下肢削痂清創后用異種皮(豬皮)保護創面,為后續手術爭取時間。此次手術需要快速精准,盡可能縮短時間,盡可能減少出血,多一秒鐘即多一份危險。4位手術醫生,3位手術護士、2位麻醉醫生,1位兒科醫生,在經過3小時緊張默契的團隊協作,手術順利完成,轉回PICU繼續治療。

在多學科全力以赴的救治之下,孩子堅強地抗過了首次手術的風險。術后全身創面的護理也至關重要,否則極易導致院內感染、多重耐藥菌感染、交叉感染。兒科王小麗、吳夏嬰護士長帶領護理團隊每日為患兒清理雙眼口鼻分泌物、翻身拍背吸痰、清洗污物更換床單,保持清潔。燒傷整形科王玉葉醫師每日為患兒維護全身負壓管道、清洗外露創面、更換敷料,每次持續彎腰超過2小時,每次汗水濕透衣衫,終為保証全身創面清潔、減少污染風險。醫院領導高度重視,醫務部、護理部還多次組織了燒傷整形科、兒科、檢驗科、感染科、重症醫學科、藥學部等十余個科室的專家進行會診,就如何避免醫院內感染,圍繞術后創面護理、維護皮膚的完整性等做了多次討論。經過41天全院的精心治療,孩子終於恢復神志,停掉了呼吸機,拔掉了氣管插管,從PICU順利的轉入了燒傷整形科普通病房。

之后,燒傷整形科陳新龍主任還多次帶領團隊為女孩實施了清創、殘端成形、植皮、創面閉合術,后續的每一次削痂清創植皮手術都如同闖鬼門關,然而有兒科團隊的保駕護航,有燒傷科團隊的精湛手術,有醫院多職能部門多學科的團結協作全力以赴,孩子堅強地抗過了手術風險。經過41天全院協作的精心治療,孩子終於恢復神智,停掉了呼吸機,拔掉了氣管插管,轉入了燒傷整形科普通病房。幸運的是,綜合考慮了沅沅的病情、性別、年齡特點,取皮區域選自隱蔽的頭皮,小女孩的植皮率幾乎達到100%存活,沒有產生細菌耐藥性等不良反應。

雪中送炭 共渡難關

“當時很多人說孩子活不過當晚,是醫院高超的醫術把孩子救活,我們非常感激醫院黨委,他們解決了我們許多實際困難,很多黨員和醫務人員也都向我們獻出了愛心,為我們送來了很多慰問金和牛奶等物品,鼓勵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沅沅的媽媽說。

沅沅的不幸也得到了多家媒體的關注,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候鳥”老人,將2000元送到了沅沅媽媽手中,隻說他作為一名有著70年黨齡的老黨員,要為孩子捐獻愛心。截止到目前,11歲嚴重燒傷的沅沅,已收到了社會各界捐款累計10萬余元。

醫院黨委書記、院長陳仲,副院長田作春、黎宗保,還組織黨辦、財務、醫務、護理、院辦、醫保、燒傷整形科、兒科等相關部門,關心著孩子后續的康復治療、心理治療、醫藥費用及營養支持等。

如果說孩子的救治過程是“奇跡”,那麼白衣天使的付出,各界愛心人士奉獻的愛心,就是這冬日裡的暖陽。

“要整合資源,極速救治,打造高效、快速的一體化生命救護體系,為創傷患者打造出一條生命救治的綠色通道,用責任和擔當,為瓊南創傷患者贏得生機。” 醫院黨委書記、院長陳仲表示,三亞中心醫院作為瓊南疑難重症診療中心,將繼續秉承“一切為了人民的健康”的宗旨,勇於擔當、主動作為,強化內涵建設,提升醫療技術和護理服務水平,在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道路上健行不息。(三亞中心醫院 徐敬)

(責編:劉瀚濤、席秀琴)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