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兩會·代表委員話自貿港

把白沙建成海南自由貿易港中心花園

——訪白沙黎族自治縣縣長胡翔

2021年01月27日13:54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人民網海口1月27日電 (記者 毛雷)當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蓬勃展開。“十四五”期間,海南又將迎來發展黃金機遇期和重要窗口期。圍繞自貿港建設,白沙將如何抓住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記者就此專訪了白沙黎族自治縣縣長胡翔。

記者: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是海南千載難逢的機遇,隨著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順利開局,白沙依據自身優勢,圍繞“三區一中心”建設有著怎樣的定位?

胡翔:海南自由貿易港是全世界的機會,也是每一個人的機會。白沙將聚焦海南自由貿易港這條主線搶抓機遇,圍繞“三區一中心”建設,在“南北兩極帶動,東西兩翼加快發展,中部生態保育”的全省空間格局下,立足作為全省生態核心區的縣情實際,把生態作為發展的最大優勢和最大本錢,找准自己的定位,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打造“三區一地一園”的新發展戰略,即圍繞實現生態資源轉變為綠色經濟,打造海南自由貿易港“兩山”理念踐行示范區﹔圍繞發展生態旅游業,打造海南中部生態與文體旅游示范區﹔圍繞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造海南縣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示范區﹔圍繞發展生態農業,打造海南中部生態特色農業基地﹔按照“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理念,把白沙建成海南自由貿易港中心花園。

記者:“十三五”已經收官,過去五年,白沙發展發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哪些亮點?

胡翔:“十三五”時期,全縣各族人民上下同心,破思路、謀發展,積極發揮生態這個優勢,聚焦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搶抓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機遇,推動白沙經濟社會實現了高質量發展,順利完成了“十三五”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

第一個方面: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796戶44146人全部實現脫貧,44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發生率從35.2%降至0,去年2月順利實現脫貧摘帽,特別是“十三五”期間,堅持打造增收致富產業,初步建立了熱帶高效生態農業產業體系,白沙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978元,年均增長9.9%。與此同時,建設美麗鄉村148個,打造了對俄村、長嶺村等一批生態生產生活“三生融合”美麗鄉村,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第二個方面:發展的生態底色更加鮮明。一方面,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100%,PM2.5平均濃度值由2015年的19微克每立方,下降到2020年的14微克每立方,下降26.3%,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省前列,先后獲得“全國衛生縣城”“百佳深呼吸小城”“2021中國春季休閑百佳縣市榜單TOP5”等榮譽。高質量完成全省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首個試點生態移民高峰村搬遷,利用少數民族地區立法權制定了秸稈露天禁燒和綜合利用條例,在生態保護方面作出了白沙示范、提供了白沙經驗。另一方面,“兩山”轉化路子越走越寬,持續釋放生態紅利,以綠茶、南藥、咖啡、紅心橙等為主的生態農業和以“體育+”“美麗鄉村+”“文化+”為主的生態旅游業,構建形成了更加完善的綠色增收產業體系,實現了“生態立縣”向“生態興縣”的轉變。

第三個方面:經濟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重點領域改革加快推進,“五網”基礎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完成儋白高速、國道G361什邦線兩個白沙主要出口路建設,白沙西部地區供水工程、安居型商品房、隕石坑國家地質公園等一批民生工程、重點項目加快建設,支撐白沙“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更加厚實、動能更加強勁。

可以說,過去五年的發展成就與發生的深層次結構性轉變,為白沙開啟“十四五”新征程,奮力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中心花園奠定了堅實基礎。

記者: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關鍵之年。按照海南自由貿易港分步驟分階段的推進節奏,白沙將推出哪些重大舉措和重大政策,確保“十四五”建設有新氣象、新面貌。

胡翔: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十四五”開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深入推進,各項政策紅利逐步釋放,白沙的發展也迎來了“窗口期”。對於今年的工作,我們要做到順勢而為、乘勢而上,重點是搶抓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和“后脫貧時代”三大政策疊加機遇,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確保白沙在新征程上有新氣象、新面貌。

一是守好綠水青山,做好“兩山”轉化文章。堅持生態立縣、生態興縣,推廣以清潔能源為主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在環保基礎設施和生態治理方面下更大功夫,通過發展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把“綠色紅利”更充分地釋放出來,爭創“兩山”轉換的白沙范例。

二是以美麗鄉村為抓手推動鄉村振興。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在抓好基礎設施改造、人居環境提升的同時,打牢“兩個支撐”,即培育一批生態高效特色農業品牌,打牢產業支撐﹔培養一批適應鄉村振興發展要求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打牢組織支撐。

三是多舉措激活發展的潛能動力。一方面,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打造誠信社會環境,提高社會投資的熱情和創業就業的信心,謀劃推動隕石坑國家地質公園、元門航空飛行營地等體育旅游項目和華煒商業廣場、元門城堡酒店等重大城鄉產業項目建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做大人口流量,吸引人流、物流、資金流。另一方面,牢牢把握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機遇,利用已有一定基礎的“體育文化+”“美麗鄉村+”生態旅游模式,培育更多新經濟新業態,比如發展體育賽事體驗游、民俗節慶體驗游、雨林生態體驗游、自然遺跡體驗游等。特別是利用“國家體育訓練南方(白沙)基地”這塊招牌,圍繞發展體育裝備、體育用品、體育服務業,打造體育全產業鏈條。

四是始終堅持把發展的紅利惠及人民。下大力氣補齊民生事業、基礎設施和人才三大短板,推進海南縣域治理現代化示范區建設,讓廣大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記者:白沙如何做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胡翔:白沙60%以上的人口、80%以上的土地面積在農村,“三農”工作是白沙長期以來的重點工作。“十三五”時期,我們的重心是放在脫貧攻堅,去年實現高質量脫貧摘帽后,我們開始把重心轉移到鄉村振興上,逐步推動資源力量由集中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主要抓好3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深入落實“四個不摘”的要求,對現有幫扶政策逐項分類優化調整、強化落實,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並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實施常態化監測、動態幫扶,確保脫貧群眾持續穩定脫貧。

二是打造綠色增收產業體系。農民可持續增收是鞏固提升脫貧成效,實現鄉村振興的前提條件。“十三五”期間,白沙農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9%,除了增收外,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上也取得的新的突破,農業農村發展的基礎更加牢固。接下來,我們將採取超常規方式,把農民增收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一方面,按照“穩膠擴茶擴藥創特色”的思路,把家家戶戶都有的橡膠產業發展好,打造能體現白沙特色並且經濟價值高的生態、有機、高端、精品農產品,比如紅心橙、白沙咖啡、山蘭稻等,並做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另一方面,把美麗鄉村作為一項系統性工作,不僅要通過美麗鄉村建設進一步補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短板,還要把美麗鄉村建設做成一項富民工程。比如利用美麗鄉村把縣域內的景點串連起來,推動發展紅色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雨林文化相融合的鄉村旅游,讓群眾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此外,我們去年通過建立縣鄉村三級就業平台,落實務工獎補政策,推動群眾務工就業,務工收入已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接下來利用好這個平台,為群眾提供更精准的技能培訓和勞務雙向信息,讓更多的群眾外出務工、更有質量的務工。

三是提升鄉村治理能力。第一,繼續把人力物力向基層傾斜,將精銳干部選派到鄉村振興工作隊,實施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筑牢鄉村振興戰斗體系。第二,組織好今年村級黨組織換屆選舉,把一些有想法、有闖勁、有干勁、願奉獻的能人、鄉賢選進村“兩委”班子,切實提升基層組織的戰斗能力。第三,要引導群眾參與到村級事務管理中來,比如農村人居環境大整治、污水處理設施管護等工作。一方面,激發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另一方面,提高他們自己幫自己、自我謀發展的能力。

記者:如何將發展成果惠及群眾,今年白沙將有哪些民生禮包?

胡翔:今年是“十四五”開局年,我們在民生方面會派發更多的“民生大禮包”,讓白沙老百姓和全省人民一樣,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第一個是“橡膠大禮包”。繼續深化實施“橡膠十條”措施,落實好生產、銷售“雙獎勵”和期貨保險、增極收入保險“兩個保險”,通過加大有機肥扶持、培育割膠能手、推廣橡膠吧、數字授信模式等一系列舉措,確保2021年膠農畝產收入達1200元以上,戶均受益轉移收入達4000元以上。

第二個是“就業服務大禮包”。強化就業服務保障,加大技能培訓力度,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5萬人,新增城鎮就業崗位2000個,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控制在4%以內。

第三個是“教育醫療大禮包”。引進1所名校對我縣九年一貫制學校進行托管﹔在白沙西部地區建設功能優於衛生院之上的七坊鎮社區醫院,更好的滿足西部地區群眾看病需求。

第四個是“住房保障大禮包”。今年年底前完成安居型商品房一期424套住房建設,啟動二期項目建設,解決白沙基層教育醫務人員、本地居民和人才住房保障問題。

第五個是“菜籃子大禮包”。加快什奮田洋常年蔬菜基地建設,新增蔬菜種植面積500畝以上,讓白沙老百姓吃上平價菜、放心菜。

記者: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請您介紹一下白沙“十四五”期間將如何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

胡翔:“十四五”時期,白沙將堅持把新發展理念貫穿於發展的全過程、各領域,通過解放思想、創新實干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一是堅持問題導向,補齊教育、醫療、基礎設施等公共服務短板,提高縣域發展和治理水平,讓白沙人民享受到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帶來的紅利,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是做好“兩個統籌”,一個是統籌解決保護與發展的矛盾,堅定不移踐行“兩山”理念,通過生態農業、生態旅游業等產業的發展,著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生態立縣”向“生態興縣”“生態強縣”跨越。第二個是統籌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矛盾,結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全域旅游發展趨勢,沿什邦線、儋白線建設一批“精品型”美麗鄉村,將縣城牙叉鎮、人口大鎮七坊鎮和作為白沙西部門戶的邦溪鎮串連起來,以集聚效應推動三個中心城鎮加快發展,以點帶面優化城鄉、產業布局,實現高質量、更有效率的發展。

三是把握正確方向,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貫徹高質量發展要求,確保白沙在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上方向正確、路徑不偏。圍繞省委梳理出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十三大風險,立足縣情實際,增強問題預見性,重點關注、研判化解生態環境保護、社會治理、民生保障、廉政建設等領域的風險,確保各項工作干一件成一件。

(責編:陳海燕、王慶芳)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