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年一度的省級兩會,是觀察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窗口。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各地將如何規劃新一年的重點工作?如何繪制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的發展藍圖?人民網記者走進2021年省級兩會,帶您一同了解。
偉大事業都始於夢想,基於創新,成於實干!
在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是黨中央著眼於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發展作出的一個重大戰略決策,是我國新時代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一件大事。
1月23日至28日,海南省政協七屆四次會議、海南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在海口召開,700多名代表委員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和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緊密圍繞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各項工作,依法履行職權,積極建言獻策,為海南昂首闊步邁向新征程匯聚磅礡力量。
2020年以來,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成為海南的專屬名詞。從“順利開局”到“蓬勃展開”,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篇章,正在南海之濱激情譜寫:28天就控制疫情,實現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60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64.97萬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全部脫貧﹔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5%,企業和個人所得稅優惠、進口原輔料和交通工具及游艇“零關稅”正面清單、高端緊缺人才清單管理辦法等政策相繼落地,自貿港建設早期收獲凸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和自貿港建設“三個大考”,海南交出了令全省人民滿意的“三張答卷”。
海南省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隆重開幕。人民網 孟凡盛攝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展望“十四五”,迎來發展“黃金機遇期”和“重要窗口期”的海南,再一次站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初步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推動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這是海南經濟高質量發展從“調理肌體”轉向“強身健體”的五年,是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打基礎的五年。海南將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大膽創新,堅持“闖”為基調、“穩”為基礎,遠近結合、小步快跑,切實扛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海南擔當。
“闖”變局: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交匯點
320億,同比翻倍!這是海南離島免稅購物2020年的“成績單”。在新冠肺炎疫情襲卷全球、國際環境日趨復雜、海南春節旅游黃金周遭遇“毀滅性”打擊的背景下,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2020年7月1日離島免稅購物新政實施,主要調整內容包括:離島免稅購物額度從每年每人3萬元提高至10萬元,不限次數,取消單件商品8000元免稅限額,品種從38種增至45種,新增電子產品等7類商品,化妝品單次購買數量從12件提高到30件等。這一自貿港建設帶來的重大利好,讓“逛免稅店”成為來海南旅游的重要理由之一。
以往隻能在國外做的Rezūm熱療消融系統手術如今在博鰲樂城也能做。博鰲樂城先行區供圖
1月23日—24日,在博鰲樂城先行區內,博鰲一齡僅僅用33小時就完成了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Rezūm熱療消融系統手術。這種以往隻能出國做的手術,如今在樂城就能“搞定”。目前已有200多位患者預約了Rezūm熱療消融系統手術,這在博鰲樂城特許藥械應用數據上實現了量和質共創新高。
無論是免稅購物還是在國內使用特許藥械做手術,海南正依靠自貿港建設帶來的紅利,吸引消費回流,做大國內大市場。
正如今年海南《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十四五”期間,海南完善全島免稅銷售網絡,實現國外商品和國內購買力充分對接,吸引免稅購物回流3000億元。加快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讓中華學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資源,吸引求學回流5萬人。加快樂城先行區建設,促進國際先進醫療資源與國內健康需求有效銜接,吸引海外就醫回流50萬人次、不出國診療150萬人次。
變局之下,危機共存。如何發揮優勢,把握機遇,融入新發展格局?會場上的代表委員熱情極高。在政協聯組討論中,“搶麥”現象時有發生,在人大會議海口廳,因討論時間過長,工作人員不得不打斷代表發言……
“本次《政府工作報告》求實、務實、朴實。尤其是報告將‘十四五’國家戰略與海南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緊密結合起來,明確了8項接地氣的工作目標安排。”海南省人大代表劉文民直言,報告中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交匯點的提法讓其印象深刻。
心懷“國之大者”,方能扛起歷史擔當。如果把國內國際“雙循環”比作一個“8”字形,那麼,憑借自貿港眾多特殊的政策和優越的區位優勢,海南可以成為那個交點,從而使得海南自由貿易港能夠在配置全球資源當中成為一個重要的節點。
立足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交匯點上,對內,海南要對接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對外,要吸引全球優質資源集聚,成為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反應爐”。
海南省政協委員韓明認為,從國家層面講,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於暢通國內大循環和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對海南而言,要建成全球獨一無二、競爭力強的自貿港,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利用自貿港優勢,在服務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找准發展定位,找到發展機遇。
“2020年,雖然上半年海南經濟受疫情影響有所下滑,但在下半年實現了‘V’字型逆轉,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好於全國平均水平,這是極其不容易的。”海南省政協委員李仁君說,去年以來,各項海南自貿港政策先后落地,紅利不斷釋放,人才相繼涌入,各項指標均顯示海南自貿港建設實現良好開局,接下來應該一步一個腳印,“小步快跑”建設自貿港。
“創”新篇:制度集成創新扛起自貿港擔當
回顧“十三五”,海南實現了從自貿區到自貿港建設的跨越。與此同時,對於海南的要求,也從“以制度創新為核心”轉變為“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制度集成創新對海南自由貿易港而言,是一場從個人到社會、從政府到市場、從規則到法律的全方位系統性改革創新。這種改革是各方面各領域政策制度的“脫胎換骨”,是跨部門、跨領域、跨行業,多領域多部門的齊頭並進、全局突圍。可以說,制度集成創新就是自貿港建設的“牛鼻子”。
在海南兩會現場,代表委員紛紛就“制度集成創新”建言獻策。
海南省人大代表陳嶼指出,海南要加快制度集成創新的步伐,盡快建立與高水平自由貿易港相適應的政策制度體系,打造引領全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鮮明旗幟和重要開放門戶。
海南政協委員伍蘇國表示,制度集成創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應該是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融入新發展格局,瞄准自貿港建設的目標,以人民為中心系統推進。
代表委員們認為,隻有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才能扛起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的重任,才能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打造開放新高地,才能爭創一流營商環境,吸引全世界投資者到海南共享發展機遇,才能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保推動海南自貿港建設行穩致遠。
其實,對於制度集成創新,海南一直在路上。
在2020年8月31日上午召開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創一流營商環境動員大會上,省委、省政府對第一屆“海南省改革和制度創新獎”的獲獎項目進行了表彰,釋放了鼓勵改革、激勵創新的強烈信號。
為了更好地推進制度集成創新,海南於2020年10月出台《海南自由貿易港制度集成創新行動方案(2020-2022年)》,聚焦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中最突出、最緊迫、最難啃的改革問題,制定了18項制度集成創新行動任務。
在今年海南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更是提出“十四五”期間海南要突出制度集成創新,初步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
對於“如何推進制度集成創新”海南省委書記沈曉明講得很明白:既要堅持目標導向,也要堅持問題導向和工作導向,緊盯“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動”,聚焦政策落實中最突出問題、最緊迫需求,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讓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更有獲得感﹔既要整體推進,強化頂層設計,統籌謀劃,也要緊盯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快突破﹔既要單兵突進,也要聯合作戰,充分發揮各部門和市縣積極性,上下聯動、左右協同,形成合力﹔既要有激情,也要有策略,立足海南資源稟賦優勢,敢於打破常規和“思維定式”,加強體制機制創新,實現后發趕超﹔既要注重數量,也要務求實效,把解決問題作為根本導向,加強跟蹤問效,力爭推出一批能夠在全國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案例﹔既要敢闖敢試,也要守住底線,堅持“三個區分開來”,落實容錯糾錯辦法,強化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真正做到既“放得開”又能“管得住”。
“譜”華章:共享自貿港紅利 擘畫美好海南新篇章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關乎國運。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自貿港建設也不例外。
“以人民為中心”一直是海南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一增一減”,疊厚民生賬本——財政支出75%以上用於民生,比前五年提高3.8個百分點﹔百姓收入增長跑贏經濟增速,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5.8%。
“一點一滴”,回應民生關切——新增各類保障功能住房29.7萬套,安居型商品房試點啟動﹔“1小時三級醫院服務圈”覆蓋全省,完成1272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准化建設。
“一老一小”,盡顯為民情懷——社會保險覆蓋率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1%﹔學前教育“兩個比例”高於國家要求,中小學教育主要指標超全國平均水平……
“優質的學前教育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起點。近年來,海南學前教育工作在公辦園數量、辦園規模、師資培訓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公辦園資源迅速擴大,普及水平大幅提高。”在海南省人大代表潘華莉看來,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會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民生的“溫度”。
展望“十四五”,“讓廣大人民共享自由貿易港建設成果”的承諾擲地有聲——城鄉居民人均收入達到全國中上水平,民生特色項目爭創全國標杆﹔兩年內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扭轉“菜籃子”產品價格在全國居高不下的局面﹔建設安居型商品住房25萬套﹔全面實現“小病不進城、大病不出島”﹔形成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低收入家庭梯度救助格局……
海口市民在平價菜店內選購。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攝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十四五”期間,海南要實現從脫貧攻堅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歷史性轉移,這讓來自基層的海南省人大代表陳飄著實激動了一番。在他眼裡,這五年,是海南的農村打贏“翻身仗”的最佳時機。
“鄉村振興,人才必不可少﹔鄉村要振興,產業要興旺。”陳飄認為,現階段,農村最缺懂技術、做產業、善經營、抓黨建的人才,希望更多有能力有情懷的人可以沉到基層,助力鄉村振興,這也是廣大基層群眾的願望。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前進的道路上,我們要始終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人民為中心,用政府的‘緊日子’換取老百姓的‘好日子’。”省委書記沈曉明在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情真意切。
正如沈曉明所說,未來五年,是海南經濟高質量發展從“調理肌體”轉向“強身健體”的五年,是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打基礎、栽“桃樹”的五年。海南將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大膽創新,堅持“闖”為基調、“穩”為基礎、遠近結合、小步快跑,切實扛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海南擔當。
啟航新征程,奮進自貿港。海南正朝著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目標,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