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儒灝
(1903–1990)
郭儒灝,海南樂會縣(今瓊海市)人。學生時代積極參加五四運動,是瓊崖東路學生運動的骨干。1922年,進入南京市暨南學校讀書。1924年,考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在校期間,受瞿秋白、鄧中夏、蕭楚女、惲代英等共產黨員教師的影響,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他與王文明等旅滬進步學生共同創辦《瓊崖新青年》雜志,宣傳革命思想。1925年8月,郭儒灝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1月,郭儒灝被黨組織派回瓊崖工作,任國民黨瓊東縣黨部執行委員。同年7月到澄邁中學當教師,中共鄧仲支部成立,郭儒灝任支部委員。他與陳垂斌、王業熹等積極發展黨員,開展學生運動,驅逐反對國民革命和壓制學生運動的右派教員。1927年4月,調到中共瓊崖地委工作。瓊崖四二二事變后,郭儒灝根據地委的指示轉入農村堅持斗爭。他在瓊東縣深入宣傳,積極發展革命武裝,成立農民自衛軍300多人,開展武裝斗爭。9月參加椰子寨戰斗。先后擔任瓊崖工農革命軍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主任以及瓊崖蘇維埃政府委員等職。1928年冬,瓊崖紅軍第一次反“圍剿”斗爭失敗,郭儒灝按照中共瓊崖特委的指示潛渡離瓊,到香港、新加坡等地繼續開展革命活動。1931年返回國內,被黨組織分配到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工作,5月任中共中央宣傳部《真話報》編輯。
1933年4月,郭儒灝在開展革命活動時不幸被捕。1937年8月出獄,與黨組織失去聯系。此后先后在香港、長沙從事文藝、中學教學等工作。1942年日軍侵佔長沙,學校被迫解散,郭儒灝輾轉流落到昆明。為了生計,他由瓊崖老鄉介紹到鄭挺鋒處工作,鄭挺鋒任國民黨54軍副軍長后,任其秘書,半年后又辭職回到老家,先后在嘉積中學、瓊崖中學任教。1946年春,郭儒灝因反對國民黨挑起內戰而遭國民黨瓊崖當局逮捕,后被保釋。1947年,接受國民黨94軍軍長鄭挺鋒的邀請,郭儒灝赴北平任其秘書。在此期間,他與中共地下黨組織取得聯系,奉命繼續在國民黨軍隊中秘密開展工作,為中共收集軍事情報,在國民黨軍中開展策反工作。1948年10月下旬,國民黨軍華北戰區司令傅作義命鄭挺鋒為總指揮,率軍企圖偷襲佔領已經解放的石家庄,旋而進犯中共中央駐地西柏坡。郭儒灝利用鄭挺鋒秘書的特殊身份獲取情報后,及時報告給中共華北地下黨組織。中共中央軍委綜合敵情報告及時調整軍事部署,並利用新聞媒體揭露國民黨的陰謀,迫退了國民黨軍,使石家庄轉危為安。1949年1月,中共中央華東分局同意恢復郭儒灝的黨組織關系。
廣州解放后,郭儒灝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統戰部秘書科副科長。1950年3月,任廣東省羅定縣政府副縣長。7月起,歷任海南區黨委統戰部副部長兼海南軍政委員會參事室副主任、南方大學海南分校籌備主任兼教務處處長、廣東省合作事業管理局辦公室副主任、華南農學院副總務長等職。1959年在審干運動中,郭儒灝受到不公正的對待,受到撤銷黨籍、行政降級的處分。同年9月調任暨南大學基本建設委員會副主任。1966年退休。1981年12月,中共廣東省委為郭儒灝平反,恢復其黨籍和行政級別待遇。1990年2月6日,他在廣州病逝,終年87歲。
文章來源: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辦公室)
文字整理:魏宗福 程小斌
往期回顧:
本欄目由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和人民日報社海南分社、人民網海南頻道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