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菊
(1899–1949)
劉秋菊,女,乳名妚二,海南瓊山縣(今海口市)人。出身農民家庭。劉秋菊剛滿周歲時母親因病去世,4歲時父親也離世,她自小隨姐姐給地主放牛、打零工。劉秋菊16歲時,嫁給貧苦鹽民鄭正義,婚后丈夫出洋謀生,兩年后死於異鄉。苦難的生活磨煉出劉秋菊堅毅、吃苦耐勞的品格。1926年,革命風暴席卷瓊崖,劉秋菊積極參加農民協會,參加農民識字班學習文化和政治知識,后被選為演豐鄉農民協會婦女代表,她帶頭剪頭發,反對買賣婚姻,帶領婦女群眾參加斗土豪。1927年瓊崖革命處於低潮的時候,劉秋菊毅然報名參加農民赤衛隊,與男隊員一樣站崗放哨,參加戰斗,她送情報、當向導,孤身化裝偵察敵情,巧妙地周旋於敵人的包圍之中。同年底,劉秋菊加入中國共產黨。她密切聯系群眾,每到一地都與群眾打成一片,群眾把她當親人看待,甚至冒著生命危險來保護她。群眾親切地稱呼劉秋菊為“姨母”。1928年5月,由於叛徒出賣,劉秋菊被捕。在囚牢中,她被敵人用竹簽扎進10個指頭,被灌辣椒水,受盡各種酷刑,但從未屈服。1930年夏,劉秋菊在黨組織多方設法營救下成功出獄。8月,劉秋菊當選瓊崖蘇維埃政府委員,先后任中共瓊山縣文南區委書記、中共瓊山縣委委員、中共瓊崖西南臨時委員會委員等職。
日軍侵瓊前,中共瓊崖特委派劉秋菊到瓊西南開展黨組織的恢復和發動群眾工作。在崖縣,劉秋菊與丈夫林茂鬆在鶯歌海一帶,以收買舊金銀首飾器皿作掩護,領導崖縣黨組織的恢復工作。1938年秋,中共崖縣縣委恢復。1939年2月10日,日軍侵佔瓊崖。根據瓊崖國共兩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成立瓊崖戰時黨政處,中共瓊崖特委派出王業熹、劉秋菊、王均、韓慶華參加黨政處工作。在劉秋菊等人的積極建議和推動下,瓊崖戰時黨政處頒布《保衛瓊崖動員委員會組織條例》,動員和組織群眾,堅持長期抗戰。1940年10月,中共瓊崖特委設立婦女部,指定劉秋菊負責婦女部工作,不久后成立瓊崖特委婦女委員會,劉秋菊任婦委會書記。在劉秋菊的領導下,瓊崖特委婦委會積極開展工作,為各地黨政組織培訓和輸送大批婦女干部﹔發動女青年參軍上前線,擔任醫護人員、后勤人員、交通員,為瓊崖抗日戰爭貢獻婦女的力量。
1947年,劉秋菊擔任瓊崖臨時人民政府委員,1949年3月,任瓊崖民主婦女聯合會籌備委員會主任。她跟隨瓊崖黨政軍機關進軍五指山地區,參與創建五指山革命根據地。在新中國即將誕生的1949年秋天,劉秋菊因積勞成疾,醫治無效,在區黨委駐地五指山革命根據地與世長辭,終年50歲。
文章來源: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辦公室)
文字整理:陳文萍 程小斌
往期回顧:
本欄目由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和人民日報社海南分社、人民網海南頻道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