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四婆
(1879–1955)
雲四婆,女,原名符妚大,海南文昌縣(今文昌市)人。1927年春,符妚大在當地黨組織引領下,投身革命活動,參加打土豪、分田地、燒祖簿、罷市游行,樣樣沖在前面,表現出堅定的革命性。同年,符妚大加入中國共產黨,考慮到便於開展革命活動,龍馬鄉黨支部書記雲鶴疇給她起名為雲四婆。雲四婆按照黨組織交給的任務,承擔聯絡工作。1929年農歷正月的一天晚上,龍馬鄉接到上級區委通知,有兩個連的紅軍第二天到達新村,要求做好部隊的接應。當晚,黨支部連夜召開會議,動員每個黨員負責籌集大米200斤,支援紅軍。黨支部知道雲四婆早把自家僅有的糧食全都送給了紅軍,家裡已是沒米下鍋,勸她就不要提供和籌集糧食了,雲四婆卻說:“我是個黨員,要帶頭籌糧,不能讓紅軍受飢挨餓。”大家聽了深受感動。雲四婆以辦“喜事”為名向擔任小學教員的干女婿借糧供應紅軍,在她的帶動下,全村群眾共捐獻1000多斤大米,解決了紅軍的供應保障。1936年11月中旬的一天傍晚,國民黨地方反動民團張會東率兵進犯新村,被紅軍打退。紅軍撤離后,上級區委將6名傷病員留在當地委托雲四婆照料。張會東率領幾百名兵丁反扑,到處搜查紅軍,並在龍馬墟和新村祠堂張貼“天上雷公,地下張會東,抓住共匪斬頭不問供”的恐嚇布告。雲四婆找來被稱為“革命五姐妹”的符桂花、符月英、符春花、林秀梅、抱採姐等人一起護理紅軍傷病員。由於藥品不足,她們採用中草藥代替,以竹筍水、羅秘葉和鹽水洗傷口。她們在村外的曾道山上搭建草棚,建立山中小醫務所,把傷病員轉移上山。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雲四婆發現敵人搜山,她組織群眾撤離后,立即直奔曾道山,帶領6名傷病員摸黑走了10多裡路,到達區委駐地羅民村,保護了紅軍傷病員的安全。1942年秋的一天晚上,瓊崖《抗日新聞》社社長李英敏帶著傷病和七八個傷員一起來到雲四婆家,雲四婆連夜挨家挨戶安置好李英敏和其他傷病員,交代做好保護工作。不久,中共瓊崖特委、北區行署、報社、彈藥廠、文昌縣抗日民主政府陸續遷到新村、寶榜一帶。雲四婆四處奔走為部隊、機關籌備糧食、檢查哨線等。每次日偽軍出動后,雲四婆都跑遍鄰近的村庄,察看駐扎在這一帶的工作人員是否安全,是否都把傷病員隱蔽好。大家都非常地喜歡她,愛護她。
在艱苦的革命斗爭中,雲四婆曾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過一次,被日軍逮捕過5次。在獄中,她受盡鞭打、火烤、水灌、電擊等酷刑,但始終沒有妥協,沒有泄露黨和革命機密。在戰爭年代,雲四婆先后接濟過中共瓊崖特委、瓊崖民主政府工作人員和瓊崖紅軍、瓊崖抗日獨立總隊、瓊崖縱隊和渡海野戰軍指戰員近千人,以及縣、區、鄉的革命同志100多人,動員200多名青年參軍,籌集糧食上萬擔支援部隊,為瓊崖革命作出重大貢獻。從1927年起,20多年如一日,為了支持革命,不惜犧牲個人利益,始終堅定不移地當好共產黨的情報員、交通員、護理員和供給員,直至海南島解放。
海南解放后,雲四婆擔任海南區婦聯委員,1950年10月5日,71歲的雲四婆當選海南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馮白駒一起當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葉劍英授予她“革命母親”光榮稱號。由於長期積勞成疾,肝病復發,1955年1月16日,雲四婆在海口逝世,終年76歲。同年3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認雲四婆為革命烈士。
文章來源: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辦公室)
文字整理:錢堃 程小斌
往期回顧:
本欄目由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和人民日報社海南分社、人民網海南頻道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