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傳珠
(1910–1965)
賴傳珠,江西省贛縣(今贛州市贛縣區)人。1926年,賴傳珠在贛州贛南中學讀書,大量閱讀馬克思列寧主義書刊,積極參加進步活動,動員父親捐款購槍,組織農民自衛軍,幫助建立農民協會。1926年11月,賴傳珠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8月,受中共贛南特委派遣回到家鄉開展革命活動,為准備武裝暴動秘密發動群眾,組織農民武裝赤衛隊,使暴動一舉成功。1928年2月,賴傳珠收攏潮汕失敗后的“八一”南昌起義軍百余人,與朱如紅等率領近千名農民赤衛軍隊伍,舉行贛縣大埠農民武裝暴動,任贛縣南區工農革命委員會委員。贛縣大埠農民武裝暴動是贛南范圍較大的一次暴動,遭到國民黨贛南當局的重兵鎮壓。大埠農民武裝暴動失敗后,賴傳珠歷經苦難找到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毅然上了井岡山。1928年4月,賴傳珠參加工農革命軍第一師,任特務連黨代表。5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成立,賴傳珠隨紅四軍參加了粉碎國民黨軍對井岡山的第一至三次“會剿”。1929年1月,賴傳珠隨紅四軍下井岡山,踏上了轉戰贛南閩西的艱難行程。跟隨朱德、毛澤東出擊贛南,參加了大余戰斗和大柏地戰斗,任紅四軍第二縱隊第四支隊第十二大隊黨代表,12月參加古田會議。1930年1月,賴傳珠升任第二縱隊第四支隊政治委員,積極貫徹古田會議精神,通過一系列戰斗為建立贛西南革命根據地打下基礎。從1930年11月至1934年10月,賴傳珠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第二、第三、第五次反“圍剿”作戰。1934年10月,賴傳珠參加紅一方面軍長征,任紅一軍團第一師政治委員,與師長李聚奎指揮部隊突破國民黨軍數道封鎖線,並率部負責阻擊追敵,掩護紅軍主力突圍渡過湘江。1935年,賴傳珠在貴州興義作戰中胸部負重傷,帶傷堅持參加長征。1938年1月,賴傳珠赴新四軍任職,先后任軍部參謀處長、江北指揮部參謀長。1940年3月,賴傳珠率新四軍第五支隊反擊國民黨頑固派韓德勤部的進攻,在半塔集同10倍於己的國民黨頑軍奮戰8晝夜,殲敵千余人,為建立皖東敵后抗日根據地創造良好條件。1941年1月,皖南事變后,賴傳珠任新四軍參謀長、新四軍軍委分會委員、中共中央華中局常委,兼抗日軍政大學第五分校副校長,協助劉少奇、陳毅等領導軍民堅持華中敵后抗戰,多次挫敗日偽軍的“掃蕩”“清鄉”及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進攻,鞏固和發展了敵后抗日根據地。1944年1月,賴傳珠當選為中共中央華中局常委。1947年2月,賴傳珠任吉林軍區副司令員,率領部隊積極策應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同年7月,賴傳珠任東北民主聯軍(后改為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政治委員,1948年10月率部參加攻打錦州戰斗和遼西會戰。遼西圍殲戰中,第六縱隊創造了一晝兩夜急行軍250華裡的東北野戰軍最高紀錄,在厲家窩鋪地區堵住廖耀湘兵團,對全殲廖耀湘兵團立下首功。11月,賴傳珠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3軍政治委員,率部參加平津戰役。1949年4月,賴傳珠任第15兵團政治委員,11月兼廣東軍區副政治委員,參加湘贛、廣東等戰役。
1950年4月,賴傳珠與鄧華司令員指揮第15兵團分數批橫渡瓊州海峽,成功登陸海南島,並在瓊崖縱隊配合下,殲滅守敵3萬余人,解放海南島全境。隨后,賴傳珠率部參加解放萬山群島的戰斗。同年8月,調任第13兵團政治委員。1950年10月,賴傳珠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干部管理部副部長,協助羅榮桓領導全軍干部工作,參與建立正規的干部管理制度和組建新的軍兵種、院校的工作。1955年,賴傳珠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並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58年11月,賴傳珠任北京軍區政治委員。1959年11月,賴傳珠調任沈陽軍區政治委員。在任時,樹立了共產主義戰士——雷鋒這一先進典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異常艱苦的斗爭環境中,在緊張的工作之余,賴傳珠勤奮好學,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從1934年10月16日中央紅軍長征到1959年廬山會議,前后歷時25年,賴傳珠以超人的毅力和高度的嚴謹,堅持每天寫日記。他的日記不但記載了與戰友們的革命情誼和生死之交,而且記錄了長征以來的許多戰斗歷程,是寶貴的實錄日記,具有重要的文獻史料價值。
1965年12月24日,賴傳珠因病在沈陽逝世,終年55歲。
文章來源: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辦公室)
文字整理:錢堃 程小斌
往期回顧:
本欄目由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和人民日報社海南分社、人民網海南頻道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