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為何普查?

劉夏村

2021年05月19日08:40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為何普查?起啥作用?如何普查?

近期,我國多地暴發強對流天氣,導致部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引發廣泛關注。實際上,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目前,我國正在進行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為啥開展這次普查?普查有何作用?如何開展普查?在5月18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有關方面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解讀。

為啥普查: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

國家減災委員會秘書長、國務院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鄭國光介紹,普查的主要目標包括:

一要摸清自然災害風險底數。全面獲取全國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氣象災害、水旱災害、海洋災害、森林和草原火災等六大類22種災害致災信息,以及人口、經濟、房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系統、三次產業等重要承災體信息,掌握歷史災害信息,查明區域綜合減災能力。

二要把握自然災害風險規律,提出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防治區劃和防治建議。

三要構建自然災害風險防治的技術支撐體系,建立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調查評估指標體系,形成分區域、分類型的國家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基礎數據庫。

“這次普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鄭國光說,此次普查中,國家層面有17個部門參與,全國所有省、市、縣都參與。

有何作用:提高災害防治能力

開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有何具體作用,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以氣象災害風險普查為例。中國氣象局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王志華說:“在未來,我們不僅可以告訴大家明天的天氣怎麼樣,還可以告訴大家這樣的天氣可能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在哪些地方致災的風險大,推動災害性天氣預報向氣象災害風險預警轉變。”

王志華還表示,另一方面,通過普查形成的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可以指導全社會科學設定各個區域基礎設施的氣象災害防御標准,更有利於推進韌性城市、韌性鄉村的建設,從根本上提高抵御各類氣象災害的能力。

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管理司司長於海峰說,與以往地質災害調查工作相比,本次地質災害風險普查進一步突出“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的工作理念,重在關注地質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所造成的風險調查和評估。

如何普查:即將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鋪開

鄭國光介紹,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於2020年至2022年開展。普查工作按照“全國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的原則組織實施,分為普查前期准備、試點“大會戰”、全國試點、全面展開等階段。

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目前普查的全國試點主體工作已經完成,普查工作即將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鋪開。

鄭國光說,今年年底要完成全國范圍內的調查任務和122個試點縣的風險評估與區劃工作。明年上半年,地方的普查任務要基本完成。明年下半年,在國家層面開展分區域、分類型綜合性的災害風險評估和區劃,形成全國尺度和跨省尺度的自然災害綜合防治區劃,對普查工作進行總結,形成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基礎數據庫,形成一整套成果,使災害綜合風險調查、評估、區劃等各項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做到及時動態更新,持續發揮普查成果的應用價值。

數據質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線”。對此,應急管理部風險監測和綜合減災司司長陳勝表示,國務院普查辦為保障普查數據質量,加強了組織領導、技術指導、分級負責、執紀問責等四方面的工作。他說:“各級普查機構將對普查工作中違法違紀行為進行查處和通報曝光,堅決杜絕人為干預普查工作的現象。”

(責編:陳海燕、蔣成柳)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