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華
(1910–1980)
鄧華,原名鄧多華,湖南郴縣(今郴州市)人。1925年秋,鄧華到長沙岳雲中學讀書,積極參加愛國學生運動。1927年春,鄧華進入南華學校政治班學習,同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1月,鄧華參加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后任工農革命軍獨立第七師政治部組織干事,跟隨部隊上井岡山,先后參加龍源口戰斗和黃洋界保衛戰。1929年12月28日,出席中共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古田會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鄧華歷任紅四軍11師33團宣傳中隊長、連黨代表,第三縱隊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紅12軍教導隊政治委員,36師政治委員,紅一軍團第一師三團政治委員,第二師政治部主任,第一師、第二師政治委員。他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歷次反“圍剿”斗爭,其中在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中,曾率部協同紅一團與敵激戰三晝夜,打退國民黨軍3個師的輪番進攻。1934年,鄧華入紅軍大學高級指揮科學習,同年10月參加長征。1936年10月,鄧華到達陝北后,任紅一軍團二師政治部主任、紅一軍團一師政治委員,參加了直羅鎮戰役、東征、西征和山城堡戰役。
抗日戰爭時期,鄧華歷任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政治處主任、副團長、團政治委員、獨立第一師政治委員、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平西支隊司令員、八路軍第四縱隊政治委員、挺進第十一縱隊司令員、晉察冀軍區第五軍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第四軍分區司令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第二旅政治委員等職。鄧華率部參加了平型關大戰、百團大戰。1944年11月,鄧華進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
解放戰爭時期,鄧華歷任東北保安副司令員兼沈陽市衛戍區司令員,遼西軍區、遼吉軍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七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44軍軍長。1949年,任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司令員,率部渡過長江,解放廣州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鄧華任廣東軍區第一副司令員、第15兵團司令員。1950年,他受命指揮解放海南島戰役,統一指揮40軍、43軍和瓊崖縱隊解放海南島全境,殲敵3.3萬余人。此役,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渡海作戰,創造了用落后木帆船戰勝現代化兵艦的奇跡。
海南解放后,鄧華任海南軍政委員會主席,7月任第13兵團司令員。同年10月,鄧華參加抗美援朝,歷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三兵團司令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員兼第一副政治委員,協助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指揮第一至第五次戰役。1951年7月,鄧華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談判代表參加朝鮮停戰談判,他提出改變第六次戰役計劃的建議,被毛澤東、彭德懷採納。當敵人發動“秋季攻勢”時,鄧華指揮志願軍取得殲敵7900人的重大勝利。1952年彭德懷回國后,鄧華任志願軍代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指揮秋季反擊戰、上甘嶺戰役以及1953年夏季反擊作戰,迫使美、韓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偉大勝利。1953年10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鄧華最高勛章——一級國旗勛章。朝鮮停戰協定簽字后,鄧華任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54年4月回國后,他任東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及軍區黨委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55年3月,他兼任沈陽軍區司令員。同年9月,鄧華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1956年9月, 鄧華在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1960年,任四川省副省長。1977年,鄧華當選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並出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他是第一、二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候補中央委員。1980年7月3日,鄧華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70歲。
文章來源: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辦公室)
文字整理:錢堃 程小斌
往期回顧:
海南黨史百名人物|海南黎族領袖王國興:不當“山大王”一心跟黨走
本欄目由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和人民日報社海南分社、人民網海南頻道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