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記者 趙汗青】中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已經到達了何等高度?7月17日-18日,環球網記者在雲南駕了比亞迪全新旗艦新能源轎車漢EV。記者一行親身感受到了中國品牌汽車的進步,並在高原上的滇藏線真實體驗了開純電動車自駕游的樂趣。
“國產車能造成這樣了”
在一些消費者的刻板印象中,中系車的特點似乎就隻有“性價比”,且從來與品質、豪華不搭界。但在這次試駕活動中,不少人感覺概念被顛覆。
16日到達麗江后第一次看到了比亞迪漢EV這款車,筆者雖不能用專業的美學術語評價它,但可以說漂亮、大氣,實車比照片更有質感,關車門的聲音也很有質感。同行的媒體人們也都感慨“確實漂亮”,而且其“顏值”也得到了路人的好評。在接下來兩日的試駕活動中,等紅燈時總有旁車上的人搖下車窗感慨“漂亮”。甚至在古城游玩時,還有路人看到我們脖子上挂的媒體牌后問,“那車隊是你們的?真漂亮!”
同行的一位車評媒體人感慨“國產車能造成這樣了!”他除了贊嘆漢EV外觀的進步外,還提到它的外觀細節也很講究,各處金屬的邊緣都有倒角,摸上去不會劃傷手和衣服。
漢EV的內飾也很有豪華的味道,據介紹,其採用“真木、真皮、真鋁材質”。車門兩側裝飾使用了歐洲進口的材料,座椅使用了Nappa真皮。前排兩個座椅都可電動調節、有座椅通風和加熱,在兩天的試駕中這個座椅的舒適度也很受好評。
值得一提的是,漢EV的后排配置也很豪華,后邊不但有空調出風口,四驅版的中央扶手上也有一套中央控制系統。此外,雖然這些車都非常新,但前后排的內飾都毫無異味。
3.9秒破百什麼感覺?——“爽”
在一些人的刻板印象中,“性能怪獸”是形容那些進口的大排量轎跑車的,與中系車沒有關系,想超車豪車,似乎也隻能嘗試在彎道了。但在這次試駕活動中,大家最喜歡的動作就是直道超車。
漢EV有兩個版本,最亮眼的是四驅高性能版,前后軸分別配置了163千瓦/300牛米和200千瓦/350牛米的電機。充沛的動力使其僅用3.9秒就能從靜止加速到100公裡/小時,而且高速時的加速也非常犀利,這堪比一些非常昂貴的性能車。而且,電動車的低扭充足、動力響應極其迅速,問開過漢EV四驅版的感受,最多的回答是“爽”!
對於普通用戶而言,加速性能的強悍在借道超車時可以縮短超車時間、減少事故概率。開上漢EV四驅高性能版,車隊中的一些“菜鳥”司機也能干淨利落地完成超車。
此外,漢EV的底盤穩定性、操控性也非常好,麋鹿測試(模擬躲避突然闖入的麋鹿)成績可達80km/h,這在高速過彎時給駕駛者以極大的信心。
漢EV的剎車也非常給力,百公裡時速的制動距離僅為32.8米!在實際行車時,強悍的剎車性能最能避免事故,這在17日的雨天行車中的感受最為明顯。此外,更好的剎車還可以降低被“碰瓷”的成功率。
不過,筆者建議,剎車前還是應盡量提前減速、溫柔剎車,除了提升舒適度外,還能避免被追尾。畢竟在路上,絕大多數車的百公裡制動距離都超過40米,它們未必能剎住。
漢EV兩驅版本的性能相對中規中矩一些,一些媒體編輯對四驅版更“中毒”,但同行的許多人都表示自己更可能買兩驅版。筆者以為這個兩驅版不應理解為“低配”,而是為普通家庭用戶精心設計的另一方面的“高配”。除了便宜之外,它也有自己的優勢:首先,兩驅版的漢EV絕不是簡單的簡配,其底盤的調校更偏向於舒適、剎車和油門的初段都更柔和﹔其次,兩驅版的NEDC續航參數也比四驅版的550公裡更長,達到了更亮眼的605公裡。
而且兩驅版漢EV的操控性、剎車性能也很強悍。7.9秒破百的加速能力相當於一台比較高性能的2.0T發動機,這已經對得起其價格、對普通用戶而言也說得上“動力充裕”。
“沒有最好的,隻有最適合自己的。”是持兩種喜好的人之間的共識。
“治好了裡程焦慮”
在一些人的刻板印象裡,純電動汽車隻能在城市裡代步。但這次的試駕活動卻並不近,在旅途的最后,不少媒體人在對講機裡驚呼“裡程焦慮被治好了”。
幾年前,電動車的NEDC續航裡程達到300時,高速服務區裡就可能看到充電的電動汽車的身影。而漢EV的NEDC續航裡程達到了605公裡(四驅版為550公裡),再加上快充技術的加持(標稱25分鐘可從30%快充至80%,充電10分鐘可行駛135km),進行類似的長途行駛也應該不難。
而我們這一次體驗的則是更極端的情況:中途不充電。我們17日的行程為從麗江古城前往香格裡拉,駕駛的是漢EV四驅版,單程行駛裡程超過200公裡,中間換乘點隻換人不充電﹔18日輪換為兩驅版,從香格裡拉又返回麗江,然后再去35公裡外的玉龍雪山。考慮到中途我們還繞路去體驗了唐卡、藏香等藏文化,工作人員又經常在我們活動時開出去洗車,實際行駛裡程還會更多些。
一行中有幾輛車在活動間隙補過一些電,但也有幾輛兩驅版的漢EV自始至終沒有充電,等18日回到麗江時一些車隻余電10%左右,但在比亞迪工作人員的“慫恿”下,他們還是又直接開去了玉龍雪山。其中一輛車返程時的余電隻有4%,對講機裡不時傳來來自該車的焦慮的聲音。但是,在下山的途中又出現了從香格裡拉返回時一樣的情況:電機的功率為負,車的余電越開越多。手台裡不少人感慨“這個動能回收技術厲害”、“裡程焦慮被治好了”。
而在“裡程焦慮”得到緩解的情況下,開電動汽車去旅行的優勢就會顯現出來,例如:高原動力不減,完全沒有自吸發動機那樣明顯的高原反應﹔動力響應迅速,完全沒有渦輪遲滯一說﹔低扭強悍,起步、坡起不費力﹔可以利用能量回收的制動力下坡,降低能耗的同時也避免了剎車過熱的危險﹔電動機的噪音很低,再加上漢EV的隔音不錯,NVH出色,速度120km/h時仍然可以輕聲說話……一位車評編輯感慨“電動車的駕駛體驗比燃油車好太多了”。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開漢EV一定時刻注意時速表,因為隔音太好,駕駛時可能無意識地超速。
智能化配置同樣重要
在不少汽車愛好者的刻板印象中,汽車最重要的是“三大件”,即底盤、變速箱、發動機,其它配置似乎是“花裡胡哨”的東西。但筆者這次試駕后更堅定了一個信念:對普通用戶而言,智能化配置同樣重要。
首先是駕駛輔助系統。有句玩笑話說“汽車內最不可靠的部件,就是方向盤后的那個笨蛋”。對於駕駛水平參差不齊的普通用戶而言尤其如此,司機疲勞、走神、或者“腦子抽了”的已經不是新聞。而漢EV搭載的 DiPilot系統已實現超L2級[if !supportAnnotations][3] 自動駕駛輔助功能,配備的LDWS車道偏離預警系統、LKS主動式車道保持系統在長途行車中很實用﹔它也有自動剎車功能,FCW前向碰撞預警系統、AEB-CCR自動緊急制動系統,這在過收費站、城市復雜路況中免去了很多麻煩。
即使是同行的“老司機”也認為各式各樣的輔助系統是實用配置,因為人眼有盲區、精力有限制,而車上的各種傳感器、攝像頭和計算機可以為人眼補盲。
360度全景影像和前后向的輔助雷達在泊車、復雜路況的轉彎中都很實用,“老司機”也說“愛了”。
另外,一個舒服的車機系統也可以極大的提升舒適感和安全性。漢EV的15.6英寸中控屏就相當於一台平板電腦,可以安裝多到讓人眼花的應用。可以根據喜好安裝不同的導航軟件,再加上屏幕大而且清楚,行車中看導航很方便﹔DiLink 3.0智能網聯系統除了實現車聯網外也有很好的AI語音識別能力,叫聲“你好小迪”就可以聲控各種配置,這在獨自開車時也避免了分心帶來的安全隱患。
漢EV的智能化配置還有很多很多,受限於篇幅不能一一介紹,如果對此有興趣,可以去4S店到實車上親身體驗。
“如果沒有國產車,桑塔納今天還得賣20萬”
回想起來,在多年前中國消費者還有一個刻板印象,汽車是一個極其昂貴的東西,高科技加持的轎車更是一件奢侈品。但在中國國產品牌汽車的越來越強的競爭下,汽車的價格愈發親民了。同行的一位汽車編輯認為,這樣配置的國外品牌汽車要賣雙倍的價格,大概40-50萬。他還說,“如果沒有國產車的競爭,桑塔納今天還得賣20萬”。
隨著中系車水平的提升,駕駛國產車的榮耀感、歸屬感也在提升。過去的國產品牌汽車往往在追求“洋氣”,而漢EV顯然更“國潮”:車標是醒目的漢字“漢”(依然是王朝系列)、主推的是頗為國風的“赤帝紅”、黑紅的內飾配色則讓筆者聯想到漢軍將士們的盔甲、外觀和內飾都突出“中式美學”、“中式豪華”。而從等紅燈時路人的羨慕感、同行試駕媒體人們的驕傲感來看,這個“中式豪華”很得人心。
比亞迪的工作人員說,比亞迪造車從2003年開始已造車經有了17年,漢EV是其17年造車積累的“集大成”。他說這番話突出的是這17年的不容易,但筆者以為,僅用17年就從 “逆向工程”跨越到如今的“中式美學”,這個進步速度已經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