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海口12月12日電(記者 毛雷)12月12日,海南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中國海南自由貿易港第十批制度創新案例,共計12項。這些案例均按照“首創性、已實施、效果好”原則,經過嚴格規范的報送及篩選程序,經第三方機構評估和專家論証。至此,海南發布制度創新案例“批次過十、數量破百”,體現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制度創新工作的重要階段性成果。
這次發布的12項制度創新案例分別是:
一是創新專業化、多元化、國際化的涉外律師服務。由省司法廳、省人大法工委、省人大內司委共同提供。
二是離島免稅進口化妝品抽樣即放行。由海口海關、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海口市、三亞市共同提供。
三是創設便捷高效的國際船舶登記程序。由海南海事局、省交通運輸廳共同提供。
四是南繁基地植物檢疫聯巡聯檢。由省農業農村廳、三亞市、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共同提供。
五是創建管理體制扁平化、土地置換規范化、科研合作國際化的國家公園新模式。由省林業局、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省委編辦、省資規廳、省生態環境廳、省科技廳、白沙縣、海南省農墾集團共同提供。
六是創建市場導向人才評價引進新機制。由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省公安廳、海口市共同提供。
七是打造政務信息化、生活線上化、服務鏈上化的“碼上辦事”綜合平台。由省大數據管理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省衛健委、省公安廳、省醫療保障局省、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省社會保險服務中心、省政務中心、省扶貧辦共同提供。
八是增值稅發票申領“白名單”免檢用票即時辦結。由省稅務局、海口市共同提供。
九是“評價增信+金融服務”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由省委統戰部、海口農商銀行共同提供。
十是社會保障卡“一卡通用”。由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省人大社會委、省人社廳、省司法廳共同提供。
十一是中外合作辦學部省聯審聯批。由省教育廳提供。
十二是打造常態化、精准化、全面化廉政風險跟蹤監督機制。由省紀委監委提供。
據介紹,《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半年多來,海南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要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下,各市縣、各部門、各單位主動作為、積極創新,全省制度創新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果、新成效,特別是在推動重大決策部署落地見效、貿易投資自由便利,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社會治理提質升級、人才管理服務優質高效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
當前,全省抓改革、促創新的氛圍越來越濃,推進制度創新的制度基礎、實踐基礎、群眾基礎更加堅實,各市縣、各部門、各單位逐漸形成你追我趕、敢闖敢試的生動局面,推動涌現了許多高質量、高標准的制度創新成果。
下一步,海南將圍繞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和制度集成創新三年行動方案、任務清單,聚焦最重要、最緊迫、最難啃的改革重點難點堵點,打破對單個領域、單項制度的局部發力、小修小補,著力對各領域、各部門、各行業的政策制度進行系統性、集成性、穿透式大刀闊斧的改革創新,推動形成更多高質量高標准的制度集成創新成果,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附:第十批自由貿易港制度創新案例簡介
1.創新專業化、多元化、國際化的涉外律師服務
允許外國和香港、澳門律師事務所駐海南代表機構從事部分涉海南的商事非訴訟法律事務。
鼓勵具備條件的律師事務所實行公司化管理,允許按照有關規定設立公司制律師事務所。
允許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注冊造價工程師、專利代理人等其他專業人士成為特殊普通合伙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
普通合伙律師事務所的設立資產數額降至10萬元。
特殊普通合伙律師事務所的設立人數和設立資產數額,分別降至10名以上和100萬元。
律師業務范圍擴大到“代為辦理招商引資、商標、專利、商事登記、不動產登記等法律事務”。
截至2020年10月31日,引進1家外國律師事務所在海口設立代表機構﹔新設立香港與內地的合伙聯營律師事務所2家﹔全國首個非法律專業人士作為合伙人的特殊普通合伙律師事務所落地。
2.離島免稅進口化妝品抽樣即放行
在全國率先探索實施特定附條件放行創新模式,對需要進行實驗室檢測的離島免稅化妝品,抽樣合格即放行通關。被命中抽樣送檢化妝品的放行時間從7天壓縮至1小時內,實現海南離島免稅進口化妝品口岸“零等待”。
截至11月10日,實施新模式放行化妝品15批次、20.13萬件、貨值8329.4萬人民幣。
3.創設便捷高效的國際船舶登記程序
明確在海南全島依法設立的企業所有、融資租賃或光船租賃的國際船舶注冊船籍港為“中國洋浦港”。
將原來實行的初審、復審、審批三級審查制度改為初審、審批兩級審查。
對涉及海事管理機構簽發、簽注的18種船舶証書、文書實施並聯辦理。
允許申請人先行在線申請辦理國際船舶登記,在領取登記証書時補交符合要求的書面材料。
對轉籍到“中國洋浦港”登記的船舶,允許申請人在上一港注銷的同時,申請辦理國際船舶所有權登記和國籍登記,保障船舶在轉籍期間的正常營運。
政策實施后,將單個事項的辦結時限從7個工作日壓縮至1個工作日,並聯辦理的最多2個工作日辦結所有事項,平均為每艘國際船舶節省近90%的辦証時間,使國際船舶提前15天投入營運,預計增加約60萬元的營運收益。
4.南繁基地植物檢疫聯巡聯檢
設立“國家南繁基地植物檢疫聯合巡察辦公室”,創新實行“聯巡聯檢”防控新模式,由全國各省的植物檢疫機構、科研單位共同開展南繁植物檢疫聯合巡查。
各省南繁單位可在線辦理南繁產地檢疫申報和南繁登記等審批手續,辦理結果可快遞送達。
通過創新植物檢疫監管新模式,產地檢疫覆蓋率同期提高10%以上,樣品判斷准確率達100%。2020年9月以來,產地檢疫申報單位數量明顯增多,比上年同期增加20%以上。
5.創建管理體制扁平化、土地置換規范化、科研合作國際化的國家公園新模式
首創扁平化的國家公園管理體制和雙重管理的國家公園綜合執法管理機制。
開創集體土地與國有土地置換的生態搬遷新模式。
打造國際科研合作平台和海南長臂猿聯合攻關新機制,組建面向全球開放的國家公園研究院,開展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全球聯合攻關。
將海南島95%以上的原始林,55%以上的天然林等生態區位最重要的區域納入實施嚴格保護﹔生態補償項目對居民收入增加具有最為顯著的影響,佔總體貢獻的60%以上﹔國家公園研究院已匯集了國內外300多名生物學、生態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多學科、多層次的優秀人才,與全球和國內許多知名智庫、高校及研究機構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
6.創建市場導向人才評價引進新機制
出台《海南自貿港高層次人才分類標准(2020)》,將海南自貿港所需各個領域、各個類別人才納入評價范圍﹔以薪酬水平為主要指標,採取反映薪酬水平的納稅額評價人才﹔破除唯“帽子”傾向,不再保留引育性人才項目“帽子”﹔將國際上所公認的人才評價指標盡可能納入進來﹔與時俱進、不拘一格評價新業態人才。同時,配套制定《海南自貿港高層次人才認定辦法》。
創新“四方目錄”引才模式,建立由“企業提出用工需要、行業協會梳理匯總、主管部門把關調整、外專部門對外發布”的外籍人才工作許可管理機制,支持用人單位根據目錄自主引進外籍人才。
截至目前,全省已認定各類高層次人才突破1.3萬人,有1.1萬多名外籍人才來瓊工作居留,同比增長超過50%。
7.打造政務信息化、生活線上化、服務鏈上化的“碼上辦事”綜合平台
實現政務事項的掌上預約、掌上辦理、掌上跟蹤,平台提供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2691個,已接入可掌上辦理政務服務事項1559個、公共服務166個。
整合個人身份証、駕駛証、社保卡等個人証件,接入19類常用法人証照,打通醫保卡、社保卡、健康碼、乘車碼等各類卡碼環境。
服務范圍覆蓋各項公共生活、文體娛樂、旅游出行、離島免稅、進口免稅日用消費品、跨境電商等自貿港熱點應用場景。
自8月1日正式上線以來,“碼上辦事”累計注冊用戶已突破130萬,周活躍用戶達30萬﹔吸引1500余家商戶入駐,覆蓋交通出行、航空、跨境購、離島免稅、餐飲等多個領域。
8.增值稅發票申領“白名單”免檢用票即時辦結
賦予入圍優質企業最大尺度“用票自由”,“白名單”企業在線自主申請調整發票數量或最高開票限額,稅務機關即在線“免檢用票、即時辦結”。
執行“白名單”企業出入“動態管理”,入圍企業如發生欠繳稅款、虛開發票等嚴重稅收違法事項,立即剔除出“白名單”,並對其進行風險管理。
“設定“白名單風險體檢”程序,強化對企業用票實時監管,做好風險異常情形分類管理,把好“三道關”嚴控企業“用票風險”。
截至11月9日,海口入圍“白名單”企業共14139戶,惠及全部正常用票一般納稅人的72.27%,所涉及的稅收收入佔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稅收總量的71.71%。
9.“評價增信+金融服務”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
建立一套針對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評價指標體系,共涉及四個方面企業信用、經營狀況、守法誠信等9項指標。
對已進行綜合評價的申貸企業,銀行按照“貸款優先、利率優惠”原則,在貸款方式、貸款條件上實行區別對待、分類管理,按等級享受銀行信貸政策。
對選擇“綜評貸”的民營企業,進一步精簡貸款材料,簡化審批流程﹔對資料齊全的,當日受理,原則上調查完后48小時內完成審批。自今年10月14日“綜合評價+金融”模式實行以來,截至11月30日,參評辦理“綜評貸”的民營企業達20家,為6家企業發放貸款,金額1億元﹔為7家企業審批授信,金額合計1.6億元。
10.社會保障卡“一卡通用”
出台《海南省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服務管理條例》,率先在全國立法推行了“便捷、高效、共享”的一卡通服務管理新模式。
將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服務范圍從本省戶籍人員擴大至享有本省公共服務權益的人員,為推動海南常住人口社會保障卡發放全覆蓋。
推動一卡通整合、民生待遇補貼進卡、一網通辦等,已整合財政惠民一卡通、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銀行卡、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銀行卡(存折)、原醫保卡、公積金卡等5種領取補貼待遇公共服務卡,和旅游年卡、讀者証等旅游文化2種行業服務卡。
截至2020年10月底,全省持卡人數達到918萬,覆蓋全省944萬常住人口的97.24%﹔第一批一卡通服務管理事項397項,已經實施300項,覆蓋到26個政府部門。
11.中外合作辦學部省聯審聯批
在全國首創本科以上層次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部省聯合審批新模式,申請設立機構直接向教育部提交申報材料,經部省聯合審批專家組審議后,由教育部和海南省聯合審批。
修訂發布部省聯合審批辦事指南,明確所需材料、要求、程序等內容,提高審批透明度﹔對海南申報的機構,由部省聯合專家組上門服務,赴海南進行現場評審,單獨給予申報單位答辯機會。
在教育部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屬地管理職能,建立質量評估保障體系,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對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辦學質量開展評估與認証。
目前,已吸引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體育大學、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英國考文垂大學等一批國內外知名高校籌備來瓊合作辦學。部省已聯合批復了4個機構和3個項目。第一所境外高校獨立辦學項目德國比勒費爾德應用科技大學落戶海南﹔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與英國愛丁堡大學聯合舉辦中外合作辦學醫學院。
12.打造常態化、精准化、全面化廉政風險跟蹤監督機制
加強對跟蹤監督工作的全局謀劃,推動省本級與28個市縣區及重點園區紀檢監察、巡視巡察、審計三個系統上下聯動、同步部署開展跟蹤監督工作,實現對全省5691個公共工程和土地出讓項目監督有形全覆蓋。
建立“業主單位+監管部門+監督部門”三位一體跟蹤監督新模式,推動主體責任、監管責任和監督責任貫通融合、協調協同。
把監督關口前移,狠抓談話提醒、警示教育等前期預防工作,同時開發跟蹤監督系統平台,配套制定日常監督評價指標體系,將81項日常監督評價指標嵌入系統進行日常考核,形成“日常防范+智能防控”監督新常態。
開展跟蹤監督以來,推動了項目建設高效廉潔、提質增速。截至目前,1200多個序時滯后項目得到加快建設、1600多個項目超過序時進度,實現了“1+1+1>3”的監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