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推出第十一批制度創新案例 總數已達111項

2021年02月07日16:25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人民網海口2月7日電(記者 毛雷)2月7日,海南省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海南自由貿易港第十一批制度創新案例。

據介紹,本批次八項制度創新案例均按照“首創性、已實施、效果好”原則,經過嚴格規范的報送及篩選程序,經第三方機構評估和專家論証優選出來。這次發布之后,海南的制度創新案例總數將達到111項,體現了海南通過改革創新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的最新成果。

這次發布的八項制度創新案例分別是:

一、財政預算全省一體化管理

建立儲備機制實行支出項目化管理。對所有支出都實施項目化管理,以項目方式編制所有支出預算。項目從設立到結項、從編制到執行和決算的全流程信息均反饋到項目庫,支撐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運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預算管理效率。大力推進信息化管理與預算管理一體化相結合,讓單位少跑路、信息多跑路。建立工資項與支出功能分類科目和支出經濟分類科目的關聯關系,自動形成人員類項目預算和公用經費項目預算。

搭建管理閉環實現動態跟蹤反饋。各預算管理業務環節以項目庫中的預算項目為基本管理單元,各業務環節緊密銜接,形成管理閉環,實現政府預算、部門預算、單位預算管理的管理流程一體化。

構建四級項目庫實現全省統建統管。堅持“全省一盤棋”,建立全省統一規范的項目庫管理模式和技術標准。率先在全國按“數據大集中、業務一體化”模式提供統一系統支撐,參照目前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運行市場價格,可節約建設成本約1億元,每年節約預算管理運行成本67%以上。

財政部以海南預算管理一體化為基礎,制定出台了《預算管理一體化規范(試行)》和《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技術標准V1.0》《預算管理一體化規范實用教程》,將海南創新做法向全國復制推廣。

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全省統一化、標准化、信息化

打造統一審批體系,“集成辦”“並聯辦”“承諾辦”。在全國率先實現全省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統一化、標准化、信息化,形成一體化的審批監管方式。制定一套統一的審批管理制度,各市縣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事項由近100項壓縮為67項,申報材料壓縮至596項、減少32%。

打造統一審批標准,“規范辦”“透明辦”“快速辦”。實行“清單之外無事項”,全面精簡清理從工程建設項目立項到竣工驗收審批服務事項。實行“標准之外無要求”,率先在全國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准辦理。實行“流程之外無審批”,通過標准化審批,將全流程審批時限由原來的200多個工作日分別壓減為86、70、54、28個工作日。

打造統一信息平台,“線上辦”“一門辦”“碼上辦”。首創“三級工程碼”信息化管理。實行項目全流程“碼上辦”“碼上查”“碼上跟蹤”。打造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一張網”,避免“重復報”和“反復跑”。統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入口,形成“一門”網辦。項目全流程審批事項100%可查詢,事項數量、審批耗時等信息可實時跟蹤掌握。

三、十六個稅(費)種 “一次填表、一次申報、一次繳款”

雙管齊下,大幅精簡申報表和數據項。以數據要素驅動申報表整合。利用財行稅稅種稅制原理的一致性,實現10個稅種一張綜合申報表申報,將原來16張稅(費)種的主表降到了2張,每年納稅人可減少申報次數188.66萬次,減少比例達到71.24%,全省有30.22萬戶納稅人可利用“六稅合一”申報表實現集成申報,覆蓋所有企業納稅人﹔12.73萬戶納稅人可通過“十稅合一”申報表進行申報,大幅縮短申報時間。

聚焦減負,重構優化申報納稅流程。全面實現集成申報表智能預填,自動生成集成申報表。納稅人一鍵提交即可完成申報,無需手工填寫。通過一表高效集成整合數據,提升了申報准確性。僅2020年12月,16個稅(費)種當期准期申報戶次同比增加了14950戶次﹔逾期申報戶次比去年同期減少781戶次,逾期申報率下降0.6個百分點。

注重便利,靈活設定申報方式。以納稅人為中心設計表式和系統功能,操作簡便一目了然,全面提升納稅人辦稅體驗。同時,單獨設置了減免稅附表,匯總展示納稅人當期享受的優惠政策和減免稅情況。稅費優惠申報更加便利,僅2020年12月申報的稅費優惠就達9.76億元。

四、國際運輸船舶出口退稅稅庫聯動先退后審

稅庫聯動、當日到賬。聯合國家金庫洋浦支庫(代理)共商共定共享先退后審企業名單。通過先退后審和稅庫聯動模式,一日內退還本地生產燃料油繳納的增值稅,可有效減少航運燃料油成本,節省船舶經營成本約30%,鼓勵航運公司在洋浦港集拼中轉沿海港口運往東南亞的零散貨物,推動開通更多的內外貿航線。

無紙化申報、不見面審批。享受海南自貿港退稅新政企業出口退稅實行無紙化申報、不見面審批。在退稅審核環節上做減法,前期審核簡化,后期審查嚴謹,企業退稅搭上“直通車”。在服務上極致優化,新辦企業法定退稅辦結時限為15個工作日,通過先退后審和稅庫聯動,實現當日辦結、當日到賬,加速企業資金回流。

事后審核、先退后審。稅務機關通過出口退稅審核系統對企業申報數據進行審核,各崗位和部門結合審核結果,隻進行數據邏輯性檢查,未發現問題的直接審核通過。稅務機關聚焦事后審核,不定期抽查。通過該模式,一日內將企業購買船舶繳納的增值稅退還企業,提升“中國洋浦港”船舶集聚力度。

專人專崗、限時辦結。稅務機關從受理企業申報到開具《稅收收入退還書》,在一天內完成。稅務機關和國家金庫洋浦支庫(代理)部門協同配合,成立由業務骨干組成的團隊,專人專崗為企業提供退(免)稅申報預約、政策答疑、申報系統操作輔導等服務。

五、出口成品油“即檢即放”檢驗監管

優化合格評定流程、創新品質檢驗模式。破解出口成品油流轉速度慢、通關環節時間長、成本高等難題,推動成品油出口規模不斷擴大。創新出口成品油“風險評估+周期抽樣+合格保証”的合格評定模式,出口每批貨物節省時間約1.5天(包含抽樣、實驗室檢測),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每月節省運輸成本75萬元,節省船舶滯期費13萬元/船。截至目前,總計已為企業節省運輸成本573萬元,節省滯期費用約200萬元。

優化監管手段、創新重量鑒定模式。利用目前精確度級別最高的科裡奧利質量流量計(精確級別千分之一點五)對非保稅港區出口的高粘度油種燃料油實施檢驗監管,重量鑒定環節時間減少至原來的十分之一,為實現出口成品油即檢即放提供保障。重量鑒定由現場作業模式改為在線監管模式,每批成品油通關現場總體作業時間由3天降低至1.5天。截至目前,總計出口180批次,累計為企業節省通關時間約270天。

優化監管程序、創新出口驗放模式。經風險評估,對符合條件的出口成品油,企業出具自檢合格証明和出口產品合格承諾報關,海關抽樣后先予以放行,企業可以立即開展裝船環節的工作,同步實施重量鑒定。企業能夠根據國內外成品油市場波動及時調整出口計劃,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油品市場競爭。截至目前,總計為企業擴大出口產能93萬噸,每月擴大出口產能9.5萬噸。

六、涉海旅游“一船一碼”互動式、參與式、體驗式治理新模式

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資源整合、數據共享,實行游艇等涉客船舶一體化協同管理機制。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開發跨部門的監管信息共享應用系統,為涉海旅游監管部門非現場協同管控提供實時數據支撐,形成“一體化協同管控”合力,為探索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構筑底層數據支撐。

全方位、全領域、全天候無感非接觸式精准監督,實行涉海旅游“一船一碼”非現場智慧監管。對在三亞市水域停泊、航行或營運的游艇等各類涉客船舶實施“一船一碼”的“互聯網+”監管制度。全域推行非現場監管制度,確保游艇等涉海旅游船舶綜合監管工作和行業發展的高質量運行。在全國率先建立以動態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涉海旅游“互聯網+”監管新模式。同時,還為三亞市每年超過1500萬人次海上游客搭建 “信息獲取、評價和投訴”的溝通橋梁,提升游客消費體驗。

游客、船方和監管部門隨時掃、隨時查、隨時評,實行即時互動、即時互聯、即時監督的共管共治。通過開發具有唯一屬性“二維碼”監管程序,進一步拓展和豐富船舶的關聯信息和應用場景,讓船方、船員、游客和監管部門等各方可隨時隨地利用移動設備掃描,即時查詢船舶、船員、營運、信用、監管等數據信息。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的良性互動,為游客提供參與式互動消費體驗,打造規范、高效、透明、優質的涉海旅游營商環境。

七、政府投資重大項目評估審批“三統一、三同步”

合並評審同區域、同規劃、同類型的重大項目。首創政府投資重大項目評估審批“三統一、三同步”新模式,將多個項目、多個報告的多次遴選合並成一次,優化了遴選環節和流程,大幅節約了時間成本。對於全省統一部署和謀劃建設的政府投資重大項目,按照同區域、同規劃、同類型的原則進行科學分類后,將部分項目合並打包並遴選工程咨詢單位進行評審。

統一遴選高水平工程咨詢單位打包評審重大項目。創新項目評審機制,將同類項目統一公開遴選,經專家評審后擇優選定一家綜合實力強、資信等級高、工作業績好的工程咨詢單位,集中承擔多個報告評審工作。創新模式下將多個項目、多個報告整體打包后,標的總額大幅提高,吸引國內更多有實力的咨詢單位參與競爭。

同步推進多個項目多個報告的評估審批工作。投資主管部門會同項目業主、工程咨詢單位同步考慮多個項目之間的統一性、整體性和差異性,有針對性地同步推進各個項目評審工作。工程咨詢單位全過程參與項目評審,深度介入和嚴格把關項目是否符合相關規定、規范和標准,多方互動提高報告質量,減少后續的修改和評審時間。

八、融合式、嵌入式、穿透式經濟責任審計新模式

創設“穿透式”審計模式,實施省和市縣上下聯動同步審計。根據業務需要配備各類專業人員組成審計組,採取統一方案、統一實施、統一定性、統一處理、統一報告的方式,強化對市縣審計的管理和指導,做到靶向發力,精准審計,深挖深查案件線索。對領導干部群體多維度同步畫像,查找共性問題及原因,提出完善體制機制制度的建議,促進了同行業同系統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創建“大數據”審計機制,實施“部門+政策+項目+資金”信息化審計。利用全省財政數據全貫通的優勢和社會信用體系,對部門年度預算執行、重大決策事項、資金撥付和使用績效、公職人員經商辦企業等情況進行比對分析。創新上下聯審機制,更清晰地反映從省政府部門政策制定、項目規劃審批、資金分配管理到市縣部門政策執行、項目建設投用、資金使用績效等全過程的狀況,盯住政策、項目、資金一跟到底

突出“三度一廉”,實現審計事項一張清單審到底。結合同行業同系統不同市縣的實際,確定審計共性事項和個性事項,實行“審計事項清單”和“聯動事項核查清單”現場管理制度,實現一張清單審到底。

此項制度創新被國家審計署採納,並在全國審計工作高級研討班上作專題經驗介紹﹔中央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以《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通訊》向全國復制推廣。

(責編:陳海燕、王慶芳)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