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夯實脫貧攻堅成果 讓發展惠及更多百姓

記者 劉婧姝 本報記者 林書喜 特約記者 林朱輝

2021年03月19日11:13  來源:海南日報
 
原標題:鞏固脫貧成果 牽手“詩和遠方”

在昌江紅林農場十二隊花卉基地,近百畝波斯菊及百日草迎春綻放,吸引不少游客前來觀賞。記者 陳元才 通訊員 楊耀科 圖\文

在排岸村稻田木棉紅景觀成為游客的打卡地。記者 林書喜 攝

“今年春節和木棉花季,來排岸村的游客很多,我們民宿的生意非常火爆,從春節到現在,收入接近20萬元。”3月6日,昌江黎族自治縣叉河鎮排岸村民宿負責人鄭興海說,民宿的生意紅火了,他們還招了9名村民幫忙。

排岸村能夠成為昌江的鄉村旅游網紅打卡地,得益於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百鎮千村”為抓手,先后建設了11個星級美麗鄉村、7個椰級鄉村旅游點﹔建成“外通內聯、路路通暢”農村路網,成功創建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高水平規劃打造王下“黎花裡”文旅小鎮,使王下鄉這個最偏遠落后的山區實現蝶變﹔3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實現全部脫貧出列,23424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退出,歷史性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全面消除零就業貧困家庭……這一份優異厚重的昌江答卷,為昌江的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日,昌江召開2021年縣委農村工作暨鄉村振興工作會議,縣委書記黃金城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總結和部署全縣“三農”工作,動員全縣上下進一步統一思想、鼓足干勁,全力以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為打造新時代“山海黎鄉大花園”、筑成海南自貿港新高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三農”基礎。

旅游扶貧 讓村民家門口吃上“旅游飯”

“從春節到現在生意都很不錯,家裡有農家樂,我們給客人搭配好,500元吃一桌菜,很受歡迎。另外用自家房子改的4間民宿,都有客人入住,收入蠻可觀的。”王下鄉三派村農家樂經營者張海淋告訴記者,自去年“黎花裡”項目開業以來,她就回到家鄉開起了農家樂,目前三派村共有4家農家樂了,還有1家正在准備開業。

地處霸王嶺腹地的王下鄉是昌江最偏遠的鄉鎮,通過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深挖民族特色文化,成功打造“黎花裡”文旅項目,讓昔日偏僻落后的山區“蝶變”為游客心中的“香格裡拉”。

王下鄉鄉長楊榮輝說,如今王下鄉的旅游狀況可以用火熱二字來形容,民宿、農家樂的爆滿,真正意義上讓老百姓都吃上了“旅游飯”。

3月6日,恰逢周末,在叉河鎮排岸村,不少游客踏春而來,被火紅的木棉花吸引住,看到木棉花散落在翠綠的稻田裡,驚嘆木棉花太美了!

在村裡的小廣場上,不少村民擺攤向游客售賣起自家的農特產品,玉米、芭蕉、土雞蛋等都頗受游客歡迎。

“從春節開始,游客就多起來了,天氣熱的時候,每天光是椰子就能賣近百個,每個10元,能有不少收入哩。”村民何梅玲一邊砍著椰子一邊向記者介紹。

如今遠近聞名的排岸村,原本是貧窮落后的黎村。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通過派駐村工作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精准扶貧力度等措施,加大對排岸村的投入,先后修建了木棉紅景觀道路、大型停車場、文化廣場、民族文化館、游客服務中心等旅游設施。同時,建成全縣首家民宿,以“企業+農民”的方式運營星級民宿,結合火車木棉紅景觀致力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勝地,有效推動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和促進農民增收。2019年底,排岸村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退出。

交通扶貧 讓生產路變致富路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來,昌江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抓手,因地制宜推動交通扶貧項目,解決了農村地區群眾“出行難”的問題,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

“以前我家收入主要靠種甘蔗和打零工,一年收入才五六千塊錢。后來政府把‘生產路’修好后,我改種瓜菜,車能直接開到田間地頭收購,收入就大大增加了。”十月田鎮王炸村脫貧戶蘭海青說,這幾個月,他光靠賣豇豆收入就有2萬多元。蘭海青所說的“生產路”是王炸村與外界相通的唯一道路,過去這條路碰上下雨天,路面坑窪不平,車輛無法通行,村民生產生活十分不便。

為打通村民生產致富的“最后一公裡”,昌江將十月田鎮政府至海尾鎮五連村這段總長14.2公裡的道路全部硬化、綠化,2個鄉鎮19個自然村8088名村民因此受益。2020年該路入選我省“十大美麗農村路”。

值得一提的是,王下鄉轄區內的錢鐵村、洪水村及大炎村,受地勢地貌和公路通行條件影響,以前是昌江僅存不通客車的建制村。2019年10月,該縣多次組織運管、安監、交警和鄉政府實地調查論証,採取小型公交接駁的方式,按日發2班次解決該3個村通客車問題,打通人民群眾通客車“最后一公裡”,真正實現了村村通客車。

截至目前,該縣共完成15條近50公裡“美麗農村路”建設,穩步朝著“縣有示范鎮、鎮有示范村、村有示范路”的目標邁進。

就業扶貧 讓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摒棄“等、靠、要”思想,幸福生活靠自己創造。2月27日上午,隨著今年首批503名農村務工人員登上“農民工就業直通車”赴粵務工,正式拉開了昌江2021年“點對點、一站式”勞務輸出工作的序幕。

“這是我連續第二年外出務工了,政府組織外出務工非常好,給我們提供了穩定的就業崗位,收入也穩定了。”赴粵務工脫貧戶符耐仕說,以后他每年都要爭取外出打工,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2016年以來,昌江結合脫貧攻堅工作,精心打造跨省勞務工品牌,把就業扶貧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以提升貧困勞動力就業能力、實現穩定就業為首要任務,積極落實各項就業扶貧政策,推動就業扶貧工作穩步發展。加強與各鄉鎮、各部門的協調,廣泛動員村鎮干部和幫扶責任人入戶宣傳就業政策。同時,以廣東務工服務站為平台,主動與深圳、中山、東莞、惠州等地用工企業聯系對接,摸清企業復工時間、用工需求,做到統一包車、統一用餐、統一防護,以“點對點”專車送廠方式輸送貧困勞動力赴粵務工。2020年,該縣共組織輸出9批“點對點”赴粵務工農民996人次,其中貧困勞動力207人次。

2018年以來, 昌江組織18批次,“點對點”輸送332人次貧困勞動力赴粵務工。建立務工獎補機制,給8609人次貧困勞動力發放務工獎補1711萬元。開發1625個村級保潔員、公路養護員、護林員等扶貧公益性崗位,全面消除“零就業”貧困家庭。

據了解,截至2020年底,昌江全縣建檔立卡脫貧家庭勞動力14259人,外出務工高達11747人,佔82.38%。其中省外務工1172人,省內縣外務工3872人,縣內務工6703人,外出務工人數比2019年增長12.91%。發放脫貧家庭公益性崗位補貼、務工獎補、培訓生活費補貼等3730萬元,戶均7231.49元,為全縣脫貧戶穩定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礎。

(本報石碌3月18日電)

產業扶貧

2016年至2020年,累計投入資金18698萬元讓5142戶貧困戶和58個村集體與18家扶貧企業(合作社)建立聯結,實現產業幫扶組織化程度100%,累計發放貧困戶收益產業分紅4845萬元

就業扶貧

2018年以來,培訓農村勞動力25040人次﹔累計組織18批次,“點對點”輸送332人次貧困勞動力赴粵務工。累計給8609人次貧困勞動力發放務工獎補1711萬元。

消費扶貧

2018年以來,舉辦縣鎮村線下消費扶貧活動304場次,累計銷售金額438萬元﹔直播帶貨活動5場,累計扶貧產品銷售額744萬元﹔通過愛心扶貧網、互聯網小鎮銷售農產792萬元

金融精准扶貧

2016年以來,協調金融機構為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貸款5863萬元、貼息196萬元

綜合保障性扶貧

2020年為5804名殘疾對象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737萬元﹔為3496戶8355人城鄉低保對象累計發放低保金2517萬元﹔截至目前貧困戶納入低保931戶2564人。

制圖/孫發強

(責編:潘惠文、蔣成柳)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