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康
(1909–1995)
黃康,原名黃會齋,海南萬寧縣(今萬寧市)人。黃康9歲時在家鄉的農村學堂讀書,后因家境貧窮而輟學,1922年隨家人到馬來亞當童工,長大后到一家荷蘭輪船公司當海員。1925年第一次國共合作,大革命形勢迅猛發展,中國共產黨派遣大批黨員知識分子到南洋開展革命活動,成立中共南洋臨時委員會。隨后,檳城埠建立了黨組織和青年團組織,並成立“醒群”“覺群”兩家夜校,培養工人運動的青年骨干。黃康進入夜校讀書,1927年2月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被選為檳城共青團市委委員,任組織部長。1929年,黃康受中共南洋臨委委派前往新加坡東令區新橋學校工作,並加入中國共產黨。黃康參與領導和發動南洋的工人大眾支援國內革命,支援北伐戰爭、上海五卅運動、紅軍和蘇維埃政權。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共南洋臨委號召一部分黨員骨干回國參加抗日斗爭,黃康旋即回到上海參加革命工作,組織發動滬西區紗廠工人開展抗日救亡運動。“一·二八”事變發生后,黃康等組織上海滬西紗廠工人支援第十九路軍英勇抗擊日軍,發動學生和工人游行示威,反對國民黨對日軍不抵抗的投降政策﹔反對蔣介石對紅軍“圍剿”的內戰政策﹔向民眾宣傳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槍口對外、團結一致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救國主張。1932年夏,中共中央派遣黃康到蘇聯莫斯科國際列寧學院學習。1935年,黃康畢業后返回上海,根據黨的指示重建中共秘密黨組織。1937年初,上海中共黨組織再遭破壞,黃康轉移前往福建閩南游擊區。7月,閩西國共兩黨在龍岩簽署抗日合作協議,閩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1938年2月,閩西南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第二支隊,開赴皖南抗日前線。6月,中共閩粵贛邊省委改稱為中共閩西南特委,黃康任閩西南特委宣傳部副部長。1941年初,黃康調任中共廣東粵北省委宣傳部長。1942年5月,粵北省委遭到破壞,黃康等撤到東江縱隊游擊根據地。不久,中共中央恢復建立中共廣東區委員會,黃康任廣東區委常委。
抗日戰爭勝利后,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廣東區委派黃康回瓊崖傳達“作好對付國民黨發動內戰的准備”的指示,並留在瓊崖參加特委的領導工作。當時中共瓊崖特委的電台已損壞,與中央聯系中斷,黃康帶領一批黨政干部和電台技術人員分批偷渡前往海南島。1946年2月,黃康在澄邁縣加樂鎮與馮白駒、庄田、林李明等會合。黃康在瓊崖特委的會議上傳達中共中央和周恩來副主席的重要指示。瓊崖特委和獨立縱隊部迅速落實中央指示,調整兵力部署,做好進行軍事斗爭的各項准備。之后,黃康擔任瓊崖區黨委副書記、瓊崖縱隊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等職,與馮白駒等一起領導海南解放戰爭,創建五指山革命根據地,迎來了海南島的解放。
新中國成立后,黃康歷任海南區黨委書記兼行署主任,海南軍區第一副政委,華南軍區政治部秘書長,中共廣東省委組織部第一副部長兼省委黨校黨委書記、校長等職。1995年11月,黃康因病在廣州逝世,享年86歲。
文章來源: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辦公室)
文字整理:錢堃 程小斌
往期回顧:
海南黨史百名人物|海南黎族領袖王國興:不當“山大王”一心跟黨走
本欄目由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和人民日報社海南分社、人民網海南頻道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