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鏡冰
(1921–1967)
曾鏡冰,原名曾毓蕃,海南瓊山縣(今海口市)人。192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大革命失敗后,曾鏡冰到了泰國,就讀於曼谷光華中學,並任該校共青團支部書記。1929年,曾鏡冰被泰國當局驅逐出境,回國后到上海進入美術專科學校學習,任該校共青團支部書記。1931年,曾鏡冰加入中國共產黨。這年秋天,為了支援中央蘇區,黨組織抽調一批干部到中央革命根據地工作,曾鏡冰奉命由上海轉到江西吉安縣,擔任共青團縣委書記。由於他工作出色,被任命為共青團江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長。1933年,曾鏡冰調任共青團中央兒童局書記,他發動組織蘇區少年兒童站崗放哨,傳送情報,積極參加反“圍剿”斗爭。同年4月,曾鏡冰任共青團閩贛省委宣傳部長。10月,閩北蘇區和中央革命根據地的聯系被國民黨割斷,曾鏡冰與同事黃道等組成省委代表團,受中共中央的指示,隨紅58團進入閩北蘇區開展革命斗爭。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后,曾鏡冰於1935年任閩北獨立師代政治委員,1936年兼任中共閩贛省委組織部部長,率部在閩北地區堅持艱苦的三年游擊戰爭。
抗戰時期,西安事變后,國民黨頑固派不顧大局仍企圖全部消滅紅軍南方游擊隊,曾鏡冰根據中共中央“關於一面進行統一戰線工作,一面壯大游擊隊伍的指示”,同黃道倡議成立閩贛省抗日軍政委員會,黃道任主席,曾鏡冰任副主席。1938年初,閩贛省委改為閩浙贛特委,曾鏡冰任特委書記。這時,國民黨頑固派千萬百計誘騙特委下山進城,妄圖一舉消滅。在這關鍵時刻,曾鏡冰洞悉國民黨頑固派的陰謀,明確提出“獨立自主靠山扎,寧住山頭不住福州。”他把特委機關遷回老根據地——崇安縣坑口鄉澗源村,並秘密保留一個排的警衛武裝力量。6月,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將閩東、閩北和閩中的各地黨政統一領導,在崇安縣成立中共福建省委,曾鏡冰任省委書記。在福建省委第一次黨代表大會上,曾鏡冰旗幟鮮明提出“利用敵人打擊敵人,利用落后推動進步,依靠非法爭取合法”的斗爭策略,針鋒相對地與國民黨頑固派展開斗爭。在艱苦卓絕的八年全面抗戰斗爭中,曾鏡冰領導的福建省黨組織與日偽頑軍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成為全國在東南地區一面不倒的旗幟。1945年4月,在中共七大上曾鏡冰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1946年10月,曾鏡冰任閩浙贛區黨委(后改稱閩浙贛省委)書記,領導發動澄洋暴動,成立閩浙贛游擊縱隊,推動全省各地游擊戰爭的發展。1949年春,中國人民解放軍閩浙贛邊縱隊組成,曾鏡冰兼任司令員和政治委員,率部北上,迎接南下挺進的人民解放軍,6月在江西遺溪地區與第二野戰軍陳賡兵團會師。同年,曾鏡冰任中共福建省委秘書長兼福建省人民法院院長。
新中國成立后,1955年曾鏡冰任中共福建省委副書記兼福建省政協主席,后因1948年領導對福建地下黨城工部進行“肅反”事件接受黨組織審查,受到不公正的對待和處理。1957年,曾鏡冰被分配到天津蘆台農場,負責水稻機械化工作。1963年,曾鏡冰調到遼寧省盤錦農墾局,后在中國農科院遼寧分院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后,曾鏡冰在農科院受到批斗,1967年5月27日含冤逝世,終年46歲。1983年6月22日,中共中央為曾鏡冰平反,恢復其名譽。
文章來源: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辦公室)
文字整理:陳立超 程小斌
往期回顧:
海南黨史百名人物|海南黎族領袖王國興:不當“山大王”一心跟黨走
本欄目由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和人民日報社海南分社、人民網海南頻道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