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口市龍華區旅游和文化體育局推出“瓊崖曙光 百年傳奇”“紅色村庄 英雄贊歌”兩大紅色主題產品旅游線路,讓市民游客切身感受紅色精神,重溫紅色記憶。
據了解,海口市龍華區旅文局整合轄區內的中共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紅色仁台、海口人民公園等紅色資源,同時還精心打造了兩條紅色旅游路線,串起全區紅色基因傳承,每個點有其獨特的精神內涵,將紅色旅游始終融入到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中,深化體驗、寓教於游,豐富紅色研學旅游的產品內涵。
線路1:“瓊崖曙光 百年傳奇”
線路:中共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探訪中國共產黨瓊崖地方組織的誕生地,近距離學習革命歷史、感受紅色文化的熏陶)——騎樓老街(賞雕塑,憶黨史,跟黨走)——海口人民公園(強渡瓊州海峽 鮮血鑄就的豐碑)
中共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
車水馬龍的海口解放西街道背后,藏匿著一座隱秘而偉大的古宅,中共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此地召開,瓊崖曙光由此點燃,這裡是海南人心中的“嘉興南湖紅船”。從此,瓊崖革命的征程之上有了正確的航向。
1926年6月,中共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在這裡召開。會議選舉產生了瓊崖黨組織的最高領導機構——中共瓊崖地方委員會,標志著海南人民的革命斗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創造了“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奇跡。
該舊址是海南重要的近現代革命史跡,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2001年正式開放以來,該舊址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海口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海口市保持共產黨先進性教育基地。
海口騎樓老街
《百年征程 波瀾壯闊——紅色主題雕塑作品展》在海口騎樓老街開展,雕塑《瓊崖英杰》《民盟先賢》《南僑機工》等作品,形象生動地反映出黨的光輝歷史和豐功偉績,謳歌瓊崖革命武裝斗爭,弘揚“23年紅旗不倒”瓊崖革命精神,贊頌海南華僑抗日的英雄事跡,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觀展人員了解黨的歷史,感悟黨的偉大。
海口人民公園
在海口人民公園海南革命烈士紀念碑威嚴矗立,早已成為該公園的標志性建筑物。碑身正面刻有毛澤東親筆手書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個鎏金大字。這 8 個字的背后,不僅飽含著瓊崖“23年紅旗不倒”的革命精神,更意味著數以萬計的革命烈士為此犧牲流血,令人心生敬意。
1950年3月5日開始,渡海作戰兵團先后組織兩個加強營和兩個加強團,分兩批四次勝利潛渡,加強瓊崖縱隊的接應力量。4月16日,兵團主力組成兩個梯隊,分乘木帆船,正面強渡瓊州海峽,在瓊崖縱隊和先遣登陸部隊的有力接應下,於海口以西至臨高角一帶突破國民黨軍的重重封鎖,大舉登陸,繼而向縱深發展,在澄邁黃竹、美亭與國民黨軍決戰,殲滅國民黨軍主力。4月23日,海口解放。隨后,登陸野戰軍與瓊崖縱隊兵分東、中、西三路追擊南逃的國民黨軍隊。5月1日,海南全島宣告解放。這次戰役開創了世界軍事戰爭史上木船打敗兵艦的先例,在中國人民革命斗爭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
線路2:“紅色村庄 英雄贊歌”
線路:紅色仁台(羊山革命根據地仁台陳列館,登瞭望台,重走紅軍路,體驗紅軍餐,濕地潭豐洋觀光) ——田洋新坡(採熱帶水果,品農家鮮味)
紅色仁台
仁台村曾經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末是瓊崖紅軍根據地,至今仍保留有不少紅色歷史遺址。1928年春,瓊山、文昌、定安3個縣的工農武裝合編為瓊崖中路工農紅軍,以馮白駒為書記的中共瓊山縣委駐在仁台一帶。從大革命時期、抗日戰爭直至解放戰爭,仁台經歷過敵人多次圍剿,但革命火種始終扑不滅。出現許多英烈、革命軍人和堡壘戶。
在這個紅色的村庄,穿一套紅軍服、走一段紅軍路、吃一頓紅軍餐、學唱一首紅軍歌謠、聽一個紅軍故事、上一堂專題黨課、重溫一遍入黨誓詞等現場情景的體驗,以歷史追溯者的身份,置身於這段穿越時空的精神旅程,觸摸著浸染了烽火硝煙的紅色印記,親身感受那段烽火歲月中的艱難與豪情。
仁台村裡古樹參天,到處郁郁蔥蔥,火山熔岩鋪就的古道縱橫交錯。站在仁台山南面高地的瞭望台,前面一望無際的綠色植被,遠處定安縣城的高樓、舊州嶺、文筆峰、金雞嶺等地標盡收眼底。
新坡田洋
新坡鎮文山新坡田洋以悠然採摘基地活動為主,文山古村觀光為輔,給每個到來的人提供了輕鬆愜意的鄉村游。(海口市龍華區委宣傳部 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