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镜冰
(1921–1967)
曾镜冰,原名曾毓蕃,海南琼山县(今海口市)人。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大革命失败后,曾镜冰到了泰国,就读于曼谷光华中学,并任该校共青团支部书记。1929年,曾镜冰被泰国当局驱逐出境,回国后到上海进入美术专科学校学习,任该校共青团支部书记。1931年,曾镜冰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年秋天,为了支援中央苏区,党组织抽调一批干部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曾镜冰奉命由上海转到江西吉安县,担任共青团县委书记。由于他工作出色,被任命为共青团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1933年,曾镜冰调任共青团中央儿童局书记,他发动组织苏区少年儿童站岗放哨,传送情报,积极参加反“围剿”斗争。同年4月,曾镜冰任共青团闽赣省委宣传部长。10月,闽北苏区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联系被国民党割断,曾镜冰与同事黄道等组成省委代表团,受中共中央的指示,随红58团进入闽北苏区开展革命斗争。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曾镜冰于1935年任闽北独立师代政治委员,1936年兼任中共闽赣省委组织部部长,率部在闽北地区坚持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抗战时期,西安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不顾大局仍企图全部消灭红军南方游击队,曾镜冰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一面进行统一战线工作,一面壮大游击队伍的指示”,同黄道倡议成立闽赣省抗日军政委员会,黄道任主席,曾镜冰任副主席。1938年初,闽赣省委改为闽浙赣特委,曾镜冰任特委书记。这时,国民党顽固派千万百计诱骗特委下山进城,妄图一举消灭。在这关键时刻,曾镜冰洞悉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明确提出“独立自主靠山扎,宁住山头不住福州。”他把特委机关迁回老根据地——崇安县坑口乡涧源村,并秘密保留一个排的警卫武装力量。6月,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将闽东、闽北和闽中的各地党政统一领导,在崇安县成立中共福建省委,曾镜冰任省委书记。在福建省委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上,曾镜冰旗帜鲜明提出“利用敌人打击敌人,利用落后推动进步,依靠非法争取合法”的斗争策略,针锋相对地与国民党顽固派展开斗争。在艰苦卓绝的八年全面抗战斗争中,曾镜冰领导的福建省党组织与日伪顽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成为全国在东南地区一面不倒的旗帜。1945年4月,在中共七大上曾镜冰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46年10月,曾镜冰任闽浙赣区党委(后改称闽浙赣省委)书记,领导发动澄洋暴动,成立闽浙赣游击纵队,推动全省各地游击战争的发展。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闽浙赣边纵队组成,曾镜冰兼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率部北上,迎接南下挺进的人民解放军,6月在江西遗溪地区与第二野战军陈赓兵团会师。同年,曾镜冰任中共福建省委秘书长兼福建省人民法院院长。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曾镜冰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兼福建省政协主席,后因1948年领导对福建地下党城工部进行“肃反”事件接受党组织审查,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和处理。1957年,曾镜冰被分配到天津芦台农场,负责水稻机械化工作。1963年,曾镜冰调到辽宁省盘锦农垦局,后在中国农科院辽宁分院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曾镜冰在农科院受到批斗,1967年5月27日含冤逝世,终年46岁。1983年6月22日,中共中央为曾镜冰平反,恢复其名誉。
文章来源: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
文字整理:陈立超 程小斌
往期回顾:
海南党史百名人物|海南黎族领袖王国兴:不当“山大王”一心跟党走
本栏目由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和人民日报社海南分社、人民网海南频道联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