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打磨 海南省史志館要讓你在這裡讀懂海南

陳蔚林

2020年04月30日08:36  來源:海南日報
 

4月29日,市民在省史志館參觀。

海南省史志館。 本版圖片均由本報記者 李天平 攝

4月29日,記者來到海南省史志館時,整個場館正沐浴在明媚的正午陽光下。別具匠心的波浪形屋頂折射出柔和的光暈,遠看似海浪翻涌又似旗幟飄揚,既反映了海南自然風光,又蘊含著海南堅持革命武裝斗爭“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深遠寓意。

今年是海南解放70周年,4月26日,位於海口市國興大道72號的海南省史志館正式開館。這座集收藏、保管、展示、研究、開發利用等功能於一體的史志館,於2013年4月開工建設,2018年10月開始布展,到2020年正式營運,經歷了整整7年的建設時間。

七年磨一劍,我省史志部門為海南解放70周年送上的這份大禮有何獨特之處?請隨記者的腳步一探究竟。

A

解讀歷史的兩條邏輯鏈 | 黨史和地方志分別陳列又有機結合

海南有獨特的文化和厚重的歷史。特別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瓊崖軍民一心、同仇敵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孤島奮戰,寫下了堅持革命武裝斗爭“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壯麗史詩。

為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傳承精神,多年來,我省各地相繼建起與此相關的博物館、展陳館、紀念館等場館,如中共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紅色娘子軍紀念園、椰子寨戰斗紀念館等,常年游人如織、參觀者眾。但遺憾的是,這些場館大多是“專題式”的,無一能將海南歷史完整地梳理呈現。如今海南省史志館的開館,可以說是填補了這一方面的空白。

在海南省史志館的建設過程中,如何將浩瀚史海中的朵朵浪花“裝”進這4631平方米的展陳區,無疑是史志部門面臨的第一道難關。

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賴永生告訴記者,展陳規劃之初有兩種不同意見,一是以時間為軸線,順數海南歷史上發生的大事要事、名人名家﹔二是分黨史和地方志兩個主要展區,黨史區域著重反映中共瓊崖地方黨組織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歷經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堅持革命武裝斗爭“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光輝篇章,地方志區域則主要從自然海南、歷史海南、文化海南、歷史名人等4個方面,展示海南的自然資源、歷史沿革、多元文化、古跡遺存、歷史名人等內容。

“最終我們選擇了第二套方案。”賴永生說,將黨史和地方志分別陳列又有機結合,不僅能令展覽的邏輯更清晰、重點更突出,還有利於弘揚黨史文化,讓參觀者從黨的革命歷史中汲取精神動力,從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中感受精神震撼,從而增強愛國情懷、培育高尚情操,充分發揮黨史工作“存史、資政、育人”的作用,“據我了解,像海南省史志館這樣,將黨史館和方志館合二為一建設陳展的,在全國還是首創。”

B

為一張照片輾轉多地 | 每件展品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

海南省史志館負責人周曉浩介紹,省史志館共有地下1個樓層和地上3個樓層——地下1個樓層是資料庫,現有館藏圖書6萬冊,地上3個樓層為展覽區。展館總面積達4631平方米。

具體來說,地上一層展廳以“南溟奇甸”為主題,主要介紹海南自然、歷史、文化、名人等﹔地上二層展廳以“紅旗不倒”為主題,主要回顧海南革命武裝斗爭歷史﹔地上三層展廳以“揚帆奮進”為主題,主要展示海南解放后,特別是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的生動實踐、重大成就、寶貴經驗。

賴永生說,為了確保展陳內容真實、完整、權威,史志部門對布展腳本進行了廣泛的征求意見,從中央到地方,從兄弟省份到市縣部門,從黨史專家到高校教授……會議開了一場又一場,腳本改了一版又一版,直至今日還在不斷吸取參觀者的意見建議,對細節進行修改完善。

“既然是要‘存史、資政、育人’,展陳內容便不得有一絲錯漏,每一處細節都要核實、打磨。”負責具體布展工作的廣州市美術有限公司工程總監張永仲說,布展方自2017年底就開始了資料採集和核查工作,走遍了全省各級史志部門和各個革命遺址,並多次拜訪新華社、南方日報社、海南日報社、海南省圖片社、海南省軍區軍史館等單位,有時隻為順利展出一張重要照片,就要呈寫多份報告,經過多個部門審核批准。

可以說,海南省史志館裡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硝煙彌漫的戰場實況,是戰地記者冒著生命危險拍攝記錄的﹔革命先烈陳三華的畫像,是畫家根據家人的回憶描畫的,此前連她的親生兒子都不知母親長相﹔紅色娘子軍一名主要干部的照片,是一位收藏家提供給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的……

展品來之不易,布展更要物盡其用。“我們在布展過程中使用了豐富的藝術和技術手段。”張永仲舉例,除了權威的文字資料和上千幅珍貴的史料照片,布展方還特邀廣州美術學院知名教授,打造了十余組雕塑、十余幅油畫,並拍攝制作了多部視頻作品在展廳不同區域播放。

C

吸引更多人了解海南 | 展覽、講堂、口述、文創……讓史志研究成果可感知、可觸摸、可互動

記者注意到,海南省史志館還設置了不少互動區域,例如,在三樓展廳的環島高鐵體驗區,參觀者在“乘坐”高鐵抵達想要游覽的市縣后,眼前的大屏幕就會出現當地知名文化旅游景區,可以通過滑動眼前的控制面板,360度“暢游”其中。

利用午休時間來此參觀的海口市民吳昊在體驗區逗留了很久:“雖然在海南生活工作多年,但很多市縣、很多景區還沒有去過,現在通過這塊屏幕就可盡覽美景,很是‘解渴’。這個設計對宣傳海南很有幫助!”

“我們力爭借助海南省史志館這個載體,把海南史志部門這些年的研究成果從書本上‘請’下來,變得可感知、可觸摸、可互動。”周曉浩說,希望廣大市民和游客可以通過游覽海南省史志館,了解海南、熟悉海南、熱愛海南,“在這裡讀懂海南”。

談到如何把海南省史志館的資源用好用足,賴永生說,還是要圍繞該館“我省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省情地情展示的重要窗口”“地域文化的研究中心”“紅色旅游的重要景點”這四大定位做文章。

根據計劃,海南省史志館將聯合有關部門,抓住重要時間節點,如2020年海南解放70周年、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和青年學生參觀展覽、參加活動、接受教育,“補精神之鈣”﹔同時,將開設“海南史志大講堂”,邀請省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來此,為廣大市民和游客宣講海南歷史文化和革命傳統﹔此外,將借助口述歷史工作室這一平台,邀請海南改革開放發展進程中重大改革、重大舉措、重大成就的決策者、建設者、親歷者,通過錄音、錄像的形式口述相關歷史,為后代留下更多的史料。

周曉浩還提到了年輕一代頗為關注的文創產品,“海南省史志館運行進入正軌后,我們也會在文創產品的設計和推出上下功夫,通過打造精品文創產品,展示和弘揚海南民俗文化、歷史名人、革命精神,比如做一些渡海戰役中的英雄人物和船隻的模型等等,希望讓更多年輕人通過親近歷史,更加喜歡歷史、了解歷史。”

(責編:劉楊、席秀琴)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