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鑄精誠 揚帆激浪行——海南省腫瘤醫院發展紀實

2020年12月25日08:25  
 

她是健康中國的踐行者,她是海南醫改的排頭兵。

“政府主導,社會資本投資”的創新機制,凝結了海南省委、省政府領導執政為民、為民辦醫的創新智慧與遠見卓識。

2015年12月25日,經過2年零2個月的艱苦努力,海南省腫瘤醫院建成開診,填補了海南省腫瘤防治的空白,結束了海南沒有腫瘤專科醫院的歷史。

勵精圖治。4年多不懈努力,構建了海南全省腫瘤三級防治體系,牽頭組建了全省腫瘤專科醫聯體,成立了海南省腫瘤防治協會,開展了與國內外同行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醫院形成“大專科 強綜合”格局,學科齊備、人才聚集、設備精良、醫教研一體化發展,跨入國內同行先進行列。50多項腫瘤診療技術填補海南“空白”,創造了100多個海南腫瘤治療史上的“首例”,住院患者突破900人,全年門診接診量達20萬人次,極大緩解了看病難問題,初步實現了建院之初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腫瘤大病不出島”目標。

臨危受命 為醫消得人憔悴

由於建省晚、底子薄,海南醫療民生短板相較突出。長期以來,海南沒有腫瘤專科醫院,腫瘤大病必須出島治療,成了困擾當地百姓的痛點和難點。但省腫瘤醫院項目,因種種原因,被擱置多年。

民有所盼,政有所應。海南省委、省政府心系百姓,將腫瘤專科醫院建設列入海南省“十二五”期間省和海口市重點共建項目,2015年海南省委、省政府10大民生實事之一。

醫療民生事業,需要社會資本承接。可是要運營一座非營利性的腫瘤專科醫院,也就意味著把“賺錢”拋在腦后。彼時,海南第一投資控股集團臨危受命,接過了省腫瘤醫院項目建設的接力棒。

“我始終認為一個地區發展,教育和醫療是必不可少的兩塊基石。”作為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的實踐者,海南第一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長蔣會成,曾目睹過身邊親人朋友為尋求更好的醫療服務吃過的苦,遭過的罪。“一開始,我就知道辦醫院不會賺錢,或者說從沒打算通過經營醫院來賺錢。我們一投是在海南這片熱土一步步發展起來的,我辦醫院的初心很簡單,就是讓海南擁有自己的腫瘤專科醫院,讓海南的腫瘤患者不再為治病奔波受苦。”

初心就此埋下。辦一家能為老百姓解決看病難問題的醫院,辦一家國內外20年都不落后的醫院,成了蔣會成回饋瓊島的心願。

願望很美好,現實卻很骨感。海南省腫瘤醫院項目在原址剛一動工,就險些遭遇“難產”。歷經坎坷,最終在省市兩級政府大力協調下,易址而建。

然而,要打造一家高水平的腫瘤專科醫院,滿足全省上下尤其是眾多患者的強烈期盼,談何容易?資金、硬件相對好解決,醫院是高技術人才聚集之地,建設一流腫瘤專科醫院,必須有一流的技術人才。

人才招聘的廣告不停推送,薪資“價碼”不斷調高,仍無人問津。求賢若渴,蔣會成等集團領導,北上京滬、西登高原、數顧冰城,延請專科人才。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時間,國內知名腹部腫瘤“大咖”邵永孚教授、“國寶級”病理專家何祖根教授和一批批國內腫瘤界知名專家、領軍人才、歸國學者匯聚瓊州。與此同時,新招聘的200多名醫護專才,被統一送到天津腫瘤醫院進行長達2年的專業培訓。

要麼不做,要做就做“第一”是一投人做事風格。不足兩年時間, 一座投資22億元、佔地面積156畝、開放床位1200張、年門診量45萬人次、年收治病人2萬例的國際現代化腫瘤專科醫院,在美麗的海口市西海岸,拔地而起。

這座按國際現代化標准建設的腫瘤專科醫院,從立項籌建的那一天起,就承載了非同尋常的使命——當時適逢國家鼓勵社會資本辦醫,緩解百姓就醫難困境。幾經波折,在海南省委、省政府領導和省發改委、衛健委、財政廳、編辦等關心支持下,最終確立了“公舉民辦”的創新經營體制,並創造了國內首個“事業單位身份、行政無級別、全員聘用制”的二類公益事業機構,成為海南省乃至全國醫院管理體制改革的一大創舉。

特殊的機制,給海南省腫瘤醫院帶來了體制創新活力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困擾。“醫院初期的經營十分困難,我為此困惑過、彷徨過。”蔣會成毫不掩飾自己過往的迷茫與焦慮。

全新的體制機制創新,意味著沒有經驗可循。海南省腫瘤醫院理事會執行理事長林士泉坦言,醫院建院四年多來,一步步探索,一次次改進,其中的艱辛和困難恐怕隻有醫院的帶頭人感觸最深。解放了醫生、服務好患者,所有壓力都在管理層身上。在醫院負債尚處於虧損狀態時,我們仍然在不計成本地投入高端設備、引進高端人才,只是為了那顆“一切以患者為中心,回歸醫療本質”的初心。

多學科聯合手術(資料圖)

初心不改 醫路前行寫新篇

開弓沒有回頭箭。秉持著建設“省內領先、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化腫瘤醫院的目標,蔣會成以企業家的穩健與堅韌,與全院醫護和管理人員醫海耕耘,通過練內功、強學科、走出去、請進來等系列舉措,加快推進醫院在醫、教、研一體化實現跨越式發展,推動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再上新台階。

軟硬實力不斷增強。國內一批高薪聘請的腫瘤診療知名專家、海歸博士、本土名醫,形成了腫瘤醫院強大的專家團隊﹔5億巨資引進的1400多套腫瘤診療專業設備,全部處於國際技術前沿地位,其中百分之四十在海南屬於“獨家引進”,對標國內和國際一流診療機構,與天津腫瘤醫院、中山附屬腫瘤醫院、美國梅奧、埃德森癌症中心等,建立人才培訓、教學查房、遠程會診等合作機制,讓患者不出島就能獲得國內和國際最好專家的診療。

專科專治用心服務。醫院按不同性質的腫瘤和不同發病部位、以及不同治療階段,設置了58個腫瘤診斷、治療、康復專業科室,實現腫瘤精准化、規范化治療,讓患者最大化受益。

初心不改,迎難而上。近五年來,一系列舉措的落地生根,讓海南腫瘤診療水平實現“彎道超車”。術中放療、骨與軟組織腫瘤、頭頸部腫瘤術后軟硬組織缺損的修復和功能重建、腫瘤介入治療等50多項技術填補了海南腫瘤診治空白﹔3D腹腔鏡“保肛”根治腸癌技術、泌尿系上下尿路電子軟鏡無創取石技術、乳腺麥默通技術、甲狀腺超微創消融技術等達國內先進水平﹔壺腹周圍癌治療技術、腦干腫瘤立體定向放療技術,達到國際同行優秀水平。

由於國內民營醫院發展過程中,一些不良的發展模式,使得公眾對社會辦醫戴上了“有色眼鏡”。一時間,“海南省腫瘤醫院,到底是公立還是私立”?社會頗多疑惑。患者甚至擔心,醫院環境這麼好、設備這麼先進、專家這麼有名,看病會不會很貴?

時間是最好的見証,口碑成為最好的回答。細心的患者發現,相對這裡的環境與服務,價格非但並不貴,甚至有些醫療服務價格還偏低。求醫患者的逐月增長,成為患者對該院一份沉甸甸信任。

這份信任,則源於醫院大膽突破,敢闖敢試,將創新機制轉化為醫院發展的強大內生動力。他們通過一系列制度創新、頂層設計,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建立高效的運行管理機制﹔實行行政無級別、全員聘用制,摘掉醫院管理者的“烏紗帽”,打破醫護人員“鐵飯碗”,從根本上規避了同工不同酬,以藥養醫的體制弊端,最大限度地激發團隊的生機與活力﹔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考核目標”,消除了醫患對立,營造了和諧的醫患關系。拒收患者紅包等在該院已不屬“新聞”。

仁心如沐春風裡。“回歸醫療的本質,保証患者的安全,保護百姓的健康。”這是蔣會成強調最多的話。

建院以來,他們瞄准“痛點”,發力向前,不僅逐步兌現了“腫瘤大病不出島”的承諾,還每年吸引數百名內地患者“逆行”上島求醫,為海南腫瘤診療事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開展海南首例乳腺癌前哨淋巴結“美蘭熒光示蹤”檢測手術(資料圖)

仁愛精誠 醫往情深有擔當

海南省腫瘤醫院每一步的前進與發展,都融入了到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大政方針和戰略布局之中,醫院自建院之日便肩負起海南腫瘤防治重任。

守一方平安。他們牽頭組建了擔負地方腫瘤防治責任的海南省腫瘤防治中心,構建三級腫瘤體系,出錢出力,每年組織腫瘤普查登記和登記篩查工作。組織腫瘤防治協會,成立各腫瘤專業委員會,持續不斷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架起了海南與國內外頂尖腫瘤醫學交流合作的橋梁,推動了海南整體腫瘤診療水平的提高。

關口前移,預防先行。他們牽頭組建了海南省腫瘤防治醫聯體,充分發揮專科優勢,建立了涵蓋130多家縣市醫院和基層衛生院的專科協作體系。在全省持續開展乳腺癌、宮頸癌等系列早癌免費篩查活動和“回饋社會 關愛健康”“擁軍優屬 健康護航”等免費義診、健康體檢活動。2019年起,承擔肺癌、肝癌等國家5項多發“城癌”早期篩查工作,每年定向完成5000例早癌篩查任務。4年多來,他們先后派出200多支(次)義診小分隊,進社區、入黎村、走苗寨、上海島,足跡遍布瓊州每一片熱土,為社區居民、黎苗百姓、三沙邊防軍民開展腫瘤早篩、登記和科普教育,受益群眾達百萬人次。

妙手扶桑梓,懸壺為濟世。為讓貧困腫瘤患者,病有所醫,醫院攜手海南成美慈善基金會和海南惠農慈善基金會,共同設立了“有愛無疾”大病救助項目,對海南貧困腫瘤患者實施大病救助。截至目前,該項目已對331名貧困患者實施救助,共發放愛心救助金538萬元。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作為海南省腫瘤專科醫聯體牽頭及管理單位的省腫瘤醫院,在蔣會成及院領導班子的大力支持下,聯合海南成美慈善基金會、海南成美藥業有限公司,發起專項募捐活動,緊急籌措1700多萬元,採購各類防疫物資,分批次無償捐贈給武漢抗疫一線和省內111家醫療單位。他們還先后派出多支專業醫護分隊,奔赴各醫聯體成員單位進行防疫培訓。依據省市兩級政府和職能部門安排,組織專業人員長駐機場、港口和隔離酒店,實施疫情防控工作。醫院200多名黨員和醫護人員,主動報名請纓,志願遠赴湖北前線戰疫。曾出征北京“小湯山”戰非典的重症醫學科主任鄧春,是全院第一個報名抗擊新冠肺炎的專家,最終他率領醫院選拔的醫療分隊,隨海南省第四批援鄂醫療隊進駐荊州,出色地完成戰疫任務。

日復一日,他們堅守醫者天職,回歸醫療本質,用赤誠之心與實際行動贏得了瓊島人民的贊譽,也走出了一條“讓政府滿意、患者放心、醫護幸福”的辦醫之路。

海南省腫瘤醫院外景圖 (資料圖)

遨游自貿港 醫海揚帆激浪行

海南省腫瘤醫院發展目標,與海南自貿港建設不期而遇,彰顯了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前瞻意識和戰略目光。

伴隨著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步伐,引進國外人才優惠政策的實施,將會吸引更多的國外人才和境外游客來瓊,國際化醫療服務需求也將不斷增加。

隨著國內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和健康意識的增強,人們不再滿足於基礎的物質生活需求,進而追求更高的健康生活需要。2019年,國務院頒布《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提出了衛生健康服務方式要從“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 早在2008年,蔣會成再握“先機”,以其過人的膽識與智慧,力排眾議,實施集團產業轉型,深耕海南大健康沃土。

近幾年,一投集團獨立投資海南省腫瘤醫院,布局瓊海樂城醫療旅游先行區,與瓊海市政府合作建設博鰲超級醫院。依托樂城先行區平台和相應優惠政策,積極展開國際醫療合作,引進國際高精尖的醫療設備、前沿的醫學技術、最新的腫瘤治療藥品、頂級的專業醫護團隊。瑞普替尼、澤布替尼等10多個國際新藥,由一投旗下的海南成美藥業,通過超級醫院平台,利用“特許審批”政策,幾乎與國際同步引進博鰲,讓國內患者受益。

創建海南第一成美醫療集團,集醫院投資管理、醫院建設咨詢、藥品器械供應鏈管理、健康管理、養老服務、融資租賃、互聯網醫療及醫院后勤服務業務於一體。

開拓俄羅斯、香港等地醫療旅游市場,建立俄羅斯聖彼得堡中醫中心、香港亞太綜合醫療(腫瘤)中心等面向世界、服務全球的醫療品牌。與梅奧等國內外一流醫療機構和醫學院校合作,在海南建立培養臨床護理及醫學專科人才的高等院校,為國際自貿港建設提供優秀的醫療人才服務。

這一系列國際化、前瞻性布局,讓一投的大健康產業形成“集群效應”,不斷迸發驕人的成績與發展前景。蔣會成說:“我們的健康產業,近年發展勢頭都非常好。隨著國際自貿港建設的不斷深化,我相信海南的大健康產業預期可嘉。”

正在建設中的腫瘤醫院二期項目——成美(國際)醫院,構建新型的健康管理服務平台,瞄准打造國際高端特需醫療目標,實現與國際先進醫療機構的無縫接軌,對接國際最前沿的診療技術、最新的醫藥成果、最先進的醫療理念;通過發展健康產業,融入國際醫療旅游市場,吸引全國、全球頂尖醫生,提升海南的醫療水平,助力國際自貿港建設,為海南當地居民提供優質醫療和養老服務的同時,也為參與自貿島建設的國際友人以及一帶一路周邊國家的百姓,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同時也吸引更多的國內外游客到海南來進行醫療旅游。

伴隨著海南國際自貿港建設的步伐,引進國外人才的優惠政策實施,會吸引更多的國外人才和境外游客,國際化醫療服務需求將不斷增加。海南省腫瘤醫院和一投旗下健康產業,正在打造系列符合國際化標准,與國際醫療健康服務無縫接軌的服務產品。

回首往昔,海南省腫瘤醫院的發展,凝結了海南各級黨委、政府的關愛與支持﹔聚集了無數醫者的心血,譜寫了改革創新的篇章。

為民辦醫,初心未改,他們將患者呵護於心,守護著每一道生命之光﹔他們以對醫療民生事業的不懈追求,鋪就一條公益性的醫改大道。

醫海揚帆激浪行。建設“國際范”標准的醫療服務體系,促進了海南省腫瘤醫院的快速發展,但最大贏家是患者!(海南省腫瘤醫院 梁山)

(責編:劉楊、蔣成柳)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