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腫瘤醫院“多科聯治”遏制重症痛風頑疾

2021年05月10日22:48  
 

醫護團隊看望患者。海南省腫瘤醫院供圖

“這10年真是太難熬了。”長期遭受痛風關節痛的張先生提起過往經歷時滿腹辛酸。經海南省腫瘤醫院多學科專家聯合治療后,張先生痛風性腎病及關節疼痛均得到有效控制。5月10日,出院前夕,張先生親自將一封飽含深情的感謝信遞交到醫護人員手中。

盲目用藥 六旬老人四肢萎縮

64歲的張先生來自海南定安,是一名有10年痛風性腎病史的“老病號”,慢性腎病導致其全身關節腫痛,半年無法下地行走,長期臥床四肢肌肉出現萎縮。

10年間,張先生輾轉了省內多家醫院治療,但病情沒太大起色。近來,因疼痛加劇,張先生“有病亂投醫”,服用各種民間偏方、止痛藥,結果病沒治好,反而出現各種並發症,病情日漸加重。

半個月前,張先生經人介紹,慕名找到海南省腫瘤醫院腎內科陳文主任尋求治療希望。

為精准治療,陳文主任給張先生安排了全面細致的檢查,檢查結果比預想更糟糕,患者不僅有嚴重的腎病(腎功能衰竭期),全身多發痛風石,且因長期服用激素和非甾體類止痛藥,還出現了胃潰瘍、消化道出血、肝功能損傷等病症。

“關節一疼,我就買止疼藥來吃,慢慢地,吃止疼藥也不管用了。”張先生坦言,這10年,他沒有遵醫囑,而是自行購藥止疼。

多學科聯手 患者最大化受益

結合復雜的病情,陳文主任為張先生制訂了個體化治療方案,繪制了治療“路線圖”。

“張先生的病情比較復雜,我們研究后,大家一致認為緩解疼痛是關鍵。由疼痛影響患者的身體和生理機能,影響正常生活,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疼痛,其它的治療效果都會大打折扣。”陳文主任當即邀請醫院疼痛科張志春主任會診,為患者制定規范化的止痛方案。

會診后,張志春認為隻有先行鎮痛,才能為下一步治療打下良好基礎。患者為痛風性關節炎導致的全身多部位重度疼痛性疾病,長期口服鎮痛藥已導致嚴重毒副作用,局部治療又幾乎無效,必須改變傳統的鎮痛思路,另辟蹊徑。結合病情,張志春主任量體裁“醫”,選擇了高效、安全治療技術—“患者自控鎮痛技術”。

“患者自控鎮痛技術”是一種不經消化道吸收、通過靜脈或者皮下用藥控制疼痛的技術,醫生根據患者病情,制定個體化的用藥方案,藥品種類、濃度、劑量都有嚴格規范。該技術不僅可以定時定量持續注入疼痛藥物,疼痛發作發時,患者也可自行輕按鎮痛泵給藥,簡單便捷。

與常規的口服藥物相比,自控鎮痛技術藥物起效快,效果好,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治療第一天,張先生疼痛明顯緩解。治療第三天,張先生疼痛評分由原來的8分降為3分,夜晚可安然入睡,胃口也改善了許多,原本抑郁的心情日漸明朗起來。

由於患者疼痛得到明顯緩解,為進一步鞏固治療效果,陳文主任又邀請康復科醫師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康復訓練,幫助其恢復肢體功能。

漸漸地,張先生可以下床依靠助行器緩慢行走,身體和精神狀態愈加好轉。

隨著患者的身體機能逐漸恢復,陳文主任開始對患者進行腎病綜合治療,用藥方案兼顧護胃、保肝,降低藥物對身體的損傷。經過治療,患者尿酸指標下降,腎功能指標好轉,痛風關節腫痛症狀也相應改善。

海南省腫瘤醫院通過多學科專家協作,標本兼治,讓患者受益。

張志春主任提醒:“疼痛其實是身體發出的‘警報’,盲目使用止痛藥危害極大。出現嚴重或持續不明疼痛時,一定要尋求專業治療,並嚴格按照醫囑規范用藥。”(海南省腫瘤醫院 陳琳)

(責編:陳海燕、席秀琴)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