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動全域旅游發展,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奏響生態發展“協奏曲”做好全域旅游“大文章”

記者賈磊

2021年06月29日08:11  來源:海南日報
 
原標題:奏響生態發展“協奏曲”做好全域旅游“大文章”

圖瞰變遷

  2000年的保亭縣城。 保亭縣委宣傳部供圖

  2021年的保亭縣城。 保亭縣委宣傳部供圖

  湛藍如洗的天空,美麗神秘的熱帶雨林,干淨整潔的街道……盛夏,走進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游客會被海南中部這座獨具特色的縣城深深吸引。

  近年來,保亭以“綠色”驅動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自覺把經濟社會發展同生態文明建設統籌起來﹔用“美麗”改變貧困,推動全域旅游發展﹔以脫貧攻堅工作為起點,鄉村振興工作為支撐,摘掉了“窮帽子”,為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發揮生態優勢 建設美麗家園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保亭發展的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

  近年來,作為海南島生態核心區市縣之一的保亭以提升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改革創新、中央環保督察和省生態環境保護百日大督查反饋問題整改為抓手,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推動環境綜合整治,實現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在保亭新政鎮什示巴村,海南日報記者在村口顯眼的位置看到了一台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這台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今年1月份投入使用,採用AAO+BAF處理工藝,每天可處理污水40噸,是目前比較先進的污水處理設備,主要處理什示巴一村、二村78戶388人的生活污水。”保亭生態環境局項目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以前我們村的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入房前屋后的水溝,夏天蚊虫多,蒼蠅亂飛,有積水的地方還會散發惡臭。”什示巴村村民高玉蓮說,村裡的污水處理設備投入使用后,家裡的生活污水通過管網流入污水處理設備集中處理,如今村裡的蚊虫少了,臭味也沒有了。

  截至去年底,保亭已開工建設274個自然村/隊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其中257個自然村/隊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已完工,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達38%。已對31個村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進行修復。

  以水資源保護為例,保亭縣編制了《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2021-2025)》,科學合理、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相關部門委托3家有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運維經驗的第三方單位分3個片區對全縣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開展運營維護工作,制定《保亭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運行維護監督考核工作細則》,對運營單位進行嚴格監管和深度考核,並將運營管理與項目建設銜接,建立“建設-驗收-運營”無縫銜接機制,確保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好一個,用好一個,管好一個”。

  數據顯示,2020年,保亭環境空氣質量總體保持優良狀態,優良天數比例為99.4%﹔省控考核斷面地表水水質優良,達標率100%﹔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Ⅲ類標准,達標率100%﹔地表水環境質量排名全省第四﹔土壤環境質量狀況總體保持良好,排名全省第一。

  發力全域旅游 風景變“錢景”

  練瑜伽、泡溫泉、雨林漫步,在黎村苗寨跳舞唱歌……這是河北游客李燕近段時間到保亭七仙嶺國家森林公園度假時發在朋友圈的內容,引來朋友們紛紛點贊。

  如今的保亭為何如此吸睛?得益於近年來,保亭以一流雨林生態為本、黎族苗族獨特文化為魂,全力打造成具有濃郁海南民族民俗特色的全域旅游示范區。

  自2019年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保亭旅游發展迎來新機遇。打造“旅游+文化”,立足黎族苗族文化特色,推出了《檳榔古韻》大型原生態實景演出,被列為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每年舉辦“三月三”“嬉水節”等活動展示非遺文化﹔“旅游+體育”,舉辦全國重陽登高健身大會、全國廣場舞大賽﹔“旅游+農業”,在美麗鄉村舉辦採摘節、漁獵節、山蘭節,將景區、酒店、農家樂、鄉村民宿、露營地和果園串聯,開發鄉村旅游線路……

  借助旅游產業的不斷發展,不僅見証著這座山城的變遷,也實實在在地改變了城鄉面貌、增加了就業機會、提高了群眾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6月17日上午,在保亭三道鎮田頭村,46歲的村民高其鋒正忙著清理村裡的一片雜亂空地。“過去總是擔心女兒務工出去太遠。這個月初,女兒找到了在雅布倫休閑山庄當服務員的工作,每個月有3000元工資。”高其鋒笑道。

  雅布倫休閑山庄是保亭打造的眾多鄉村旅游點之一。近年來,保亭通過“百鎮千村”、共享農庄建設,推進了南電、南梗、什慢、什吉等20個美麗鄉村及響水享水谷等共享農庄建設,帶動鄉村旅游的發展,也為更多村民提供了就近就業的機會。

  依托旅游產業的發展,許多特色農副產品找到了銷路。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的惠農街內,三道鎮甘什下村村民黃小梅在一個攤位銷售農副產品,“淡季一天也能賺個兩三百元,如今房子蓋了,車子也買了。”而呀諾達雨林文化旅游區則以訂單採購的方式,優先購銷周邊農戶的蔬菜、紅毛丹、小背簍等農副產品。

  目前,保亭旅游產業多點開花,發展成效明顯。已建成2個國家5A級景區、1個國家4A級景區,一大批鄉村旅游點。2021年1月至4月,保亭接待游客量120.01萬人次,同比增長336.3%,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34.4%﹔全縣旅游總收入實現8.29億元,增長378.5%﹔接待過夜游客38.51萬人次,同比增長133.4%。

  “保亭的優勢在旅游,出路在旅游,發展全域旅游是保亭的最佳選擇。”保亭縣委書記王昱正表示。

  鞏固脫貧成果 增進民生福祉

  2019年4月26日,省政府正式宣布保亭退出貧困縣序列,順利摘掉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保亭繼續咬定目標,盡銳出戰,高質量贏取了脫貧攻堅總決戰的勝利。

  與此同時,保亭不斷鞏固脫貧成果,進一步鞏固發展橡膠、檳榔、冬季瓜菜、熱帶水果和南藥等傳統農業,發揮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致富能人等的輻射帶動作用,因地制宜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實現脫貧戶穩定增收。

  在該縣響水鎮的黃秋葵育苗基地,脫貧戶王曉敏說:“在黃秋葵收購點,務工每一個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自家還種了6畝黃秋葵,每年能有6萬多元收入。”

  數據顯示,去年保亭投入產業扶貧資金1.29億元,實施百香果、黃秋葵、紅毛丹等產業項目76個,惠及脫貧戶6631戶2.64萬人。依托旅游扶貧帶動脫貧戶1895戶7805人吃上旅游飯。創新開展消費扶貧,受益脫貧戶1萬戶次。

  享受到民生福祉的,不只是貧困群眾。

  近年來,保亭以鞏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成果為工作主線,圍繞打造“黎苗文化體驗展示基地”的建設目標,不斷完善公共文體基礎設施,保護傳統文化遺產,多形式開展各類文體活動,推動民族文化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老舊的書架、塵封的圖書、鮮有人問津的大廳,甚至群眾都不知道圖書館在哪,這可能是許多人對縣級圖書館的印象。而保亭圖書館,卻以一種年輕、親民的形象展現在群眾面前。今年以來,保亭圖書館相繼舉辦親子繪本朗讀大賽、“好書推薦”線上閱讀活動、黎族文化講座、詩歌朗誦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成為保亭群眾喜愛的一個公共文化服務平台。

  保亭深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試點工作,在原有基礎上,繼續完善縣城文化中心等功能,升級建成數字文化館、數字圖書館和數字博物館。保亭在鄉(鎮)、村(社區)兩級完成了全縣9個鄉鎮

  綜合文化站、62個村級(社區)文體活動室、農家書屋、籃球場和舞台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七個一”功能提升及廣播設施設備更新替換,實現全覆蓋,達標率100%。

  保亭還開展了文明教育、文明交通、環境治理、文明旅游、文化惠民、誠信踐諾、志願服務、軍民融合、網絡文明等九個文明專項行動,在全縣范圍內營造了濃厚的文明氛圍,扎實做好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工作,城鄉文明風貌煥然一新。(本報保城6月28日電)

(責編:蔣成柳、陳海燕)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