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城先行區創新機制 構建開放型人才服務平台

袁宇 通訊員 閆路愷

2020年08月11日08:19  來源:海南日報
 
原標題:聚四方人才 繪健康宏圖

“手術很成功,讓病人安心休養。”7月9日,在位於海南自貿港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以下簡稱樂城先行區)的一家醫院裡,國內心血管專家孫秀成向來自甘肅蘭州的患者家屬細細叮囑道。孫秀成剛剛完成自己在樂城先行區的首台手術,這距離他到園區還不到一周時間。

孫秀成是樂城先行區最新引進的醫療專家之一,也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總體方案實施以來被吸引到樂城先行區坐診執業的眾多專家之一。數據顯示,樂城先行區至今已引進簽約院士團隊51個,設立了13個院士工作站,還引入了45名境外醫師、護士,在為國內外患者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的同時,也標志著樂城先行區人才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管理局(以下簡稱樂城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顧剛表示,樂城先行區是高度專業化的醫療產業園區,園區一直秉持“專業人干專業事”,通過構建創新、開放、包容、共享的人才工作機制,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為國內患者提供高質量醫療服務,推動樂城先行區打造中國醫療對外開放的世界級窗口。

創新機制

構建開放型人才服務平台

“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與充分授權,為樂城管理局建立開放型人才服務平台打下了基石。”顧剛說,為了給樂城先行區的發展“鬆綁”,省委、省政府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成立了樂城管理局,並明確賦予管理局相對獨立的事權、財權、人事權,支持管理局實施企業化、市場化的用人制度,“支持我們向四方引才,包括向政府借用人才,從高校引進人才,和企業共用人才等一系列創新的政策”。

畢業於北京大學的“90后”范幽雅是浙江杭州某醫療產業集團的員工,以前在樂城管理局招商部“挂職”。“集團和園區有業務合作,有一部分員工過來參與管理局的工作。是樂城先行區的前景吸引了我,這將是中國醫療開放的高地和人才的聚集地,我很幸運能參與其中。”

范幽雅的經歷並非個例。樂城管理局招商部現有職員28人,其中25名員工來自不同的企業,包括借用、派遣、聘用等多種形式。

“大家來自五湖四海,奔著樂城先行區的未來而來。”樂城管理局招商部負責人代曉龍自樂城先行區設立之初就在園區工作,他告訴海南日報記者,管理局成立前,參與招商工作的僅有十來人,面對全球招商任務難免捉襟見肘,“現在,已經建立了一個年輕化、能干事、有激情的團隊。”

2019年10月,劉哲峰從國家衛健委來到樂城管理局挂職副局長,自到任后便忙得不可開交,洽談簽約、籌備展覽、組織宣傳,“沒有午休,沒有周末,連吃飯都是匆匆忙忙。”

汗水見証成績。今年6月9日,樂城先行區宣布:園區進口特許藥械品種首例突破100例,可用抗腫瘤新藥、罕見病藥達100種。樂城先行區為以往需要出國才能用上國際先進藥物、器械、技術診療的國內患者送上了全新選擇。

“新機制構建了一個開放性的平台,隻要心懷樂城未來並有志到樂城發展的人才,總有一個通道引領他們加入樂城。”顧剛說,目前園區已初步形成階梯層次的人才隊伍,來自政府、企業、高校與科研院所的人才,共同以“一天當三天用”“不惜脫幾層皮”的干勁,加速園區發展,“我們希望用三到五年的時間,將樂城先行區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國際醫療旅游目的地和醫療科技創新平台,這就是樂城的未來。”

用活政策

吸引國內頂尖醫療團隊入駐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律失常診治中心病房原主任方丕華,見証了國內頂尖醫療專家團隊在樂城先行區由“飛行出診”到“落地坐診”的巨大轉變。今年3月,在北京工作了20多年的他接受邀請來到樂城先行區坐診,截至目前先后做了十幾例心血管手術,例例成功。

方丕華到樂城后不久,隨即引進北京大學醫療集團心血管內科教授孫秀成到樂城常駐開診。“樂城能夠引進使用國際先進藥械,能造福更多的患者,又有很好的人才引進政策,必將成為人才聚集的福地。”孫秀成說。

事實上,早在2019年9月,樂城管理局便借全省人才體制改革創新東風,以國內未上市的人工耳蝸產品使用為試點,鼓勵國內符合條件的醫生以各種名義入駐先行區,多點執業、兼職領酬,相關專家可按照海南省人才制度享受政策獎勵。

“為了吸引高水平專家團隊在園區出診、坐診,管理局發出了高達2500萬元獎金的‘懸紅’。”劉哲峰介紹,隻要醫生專家人才及團隊在園區完成手術,都能夠領取相應的獎金,“這些都是陽光收入,我們也希望以系統性的獎勵,鼓勵國內醫生專家人才來先行區執業。”

受到政策激勵,博鰲國際眼視光眼科中心又吸引來7名頂尖眼科專家常駐樂城開診。該中心副主任劉密密表示,今年7月份,眼視光中心還引進兩個臨床型研究生團隊,“管理局有一整套人才服務體系,人才來后少了水土不服和后顧之憂。”

海南日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樂城先行區10家開業醫療機構中就業人員已達1778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140人。

樂城管理局經濟發展部副部長吳光曙表示,樂城先行區還將成立尖端醫療技術人才孵化基地,加大培訓掌握臨床急需先進醫療技術的中國醫療講師團隊和臨床專業人才,“目前已有超過800余名醫生接受培訓,下一步將充分利用真實世界數據應用等優勢政策,吸引各跨國知名藥企在先行區設立實驗室,形成國際高端人才集聚效應,提高人才聚集度。”

量才而用

建立共享型人才工作機制

人才能不能留得下,取決於一個地方“發展容器”的大小。哪裡有需求、哪裡有空間、哪裡效率高,人才就會往哪裡流。

今年5月,樂城先行區業界共治委員會吸收園區內24名專業人才上崗,其中絕大多數人員來自園區內的醫療機構。

“很高興能進入共治委員會工作,一定立足崗位做好工作,宣傳好樂城先行區的政策。”樂城先行區業界共治委員會運營宣傳中心總監吳靈珊表示,在委員會中,每個人都能夠無差別、無障礙表達意見,為園區發展貢獻智慧。

成立業界共治委員會是樂城先行區著手建立共享型人才工作機制而進行的一大創新,目的是用好、用活園區機構已有的專家人才。業界共治委員會讓園區機構的專家能夠參與園區重大事項的討論和管理,委員會完全量才而用,讓每個人才在符合才能的崗位上發揮才智。

樂城先行區還積極通過柔性引才政策引進高層次人才,並聘用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等28人為顧問委員會委員,讓專家們為園區發展“把脈”,發揮院士團隊等高端人才的智囊作用。

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循証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內真實世界數據研究專家孫鑫也是樂城先行區千方百計網羅的專家之一。在樂城管理局領導多次邀請下,孫鑫及其團隊參與先行區臨床真實世界數據應用試點建設,並在先行區成立真實世界數據研究創新中心,發揮才智為參與真實世界研究的國際藥械廠商服務。

人才的聚集,也帶來資源集聚。樂城先行區引進的51個專家團隊,支撐園區初步形成了以心血管、腫瘤、骨科、眼科、耳鼻喉科等為主的一系列特色科室。樂城先行區正發揮好專家集聚帶來的人才優勢和特許藥械應用帶來的資源優勢,堅持“1+X”模式打造“樂城先行區總醫院”,把園區當作一個“總醫院”來建設,用好、用活園區內的技術、藥械、專家等醫療資源,滿足更多患者尋醫問診的需求。

顧剛表示,樂城管理局將不斷優化人才環境,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努力成才、皆可成才、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讓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為海南自由貿易港提供人才建設的新探索。(本報博鰲8月10日電)

(責編:潘惠文、席秀琴)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