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家書,紙短情長。它記錄了一段段革命事跡,蘊含了一顆顆赤子初心,也彰顯了一片家國情懷!海南省文明辦聯合人民網海南頻道推出“海南紅色家風”專欄,與海南知名作家共同穿越時空隧道,與先烈們展開心靈對話,感受濃厚熾烈的初心使命,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

分享到
  • 講述海南的“家風故事”講述海南的“家風故事”

海南“紅色家風”主題讀書活動舉辦

10月14日,海南“紅色家風”主題讀書活動在海口舉辦,各界代表齊聚一室,深讀海南的紅色“家風故事”,弘揚革命者的紅色家風,傳承紅色基因。
  本次活動旨在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以革命前輩為榜樣,樹立家國情懷,努力做到崇德治家、廉潔齊家、勤儉持家,以優良家風帶動民風社風,致力將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激勵廣大黨員群眾干事創業的強大精神動力。
  活動由海南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辦,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承辦,海南省作家協會支持。

讀紅色家書 傳承先烈精神

初心永存風骨定,高風亮節家國情

這封珍貴的遺書,就是王器民臨刑前給妻子高慧根親筆寫下的家書。即使過了近百年,今天我們讀來仍如同一篇“驚世遺言”,一篇既感天動地、又柔情似水的紅色經典。它讓我們清晰地看到,大革命時期瓊籍先行者們遠大的政治志向、純正的理想主義和豐滿的家國情懷。“為求主義實現而奮斗,為謀民眾利益而犧牲。”誓詞猶在,初心永存。革命者的坦蕩風骨,視愛國救國、民族解放為天職的革命本色,為理想義無反顧、視死如歸的堅定信念,對故鄉、對親人的深情眷戀……在遺書字裡行間躍然紙上,讀后讓人感慨萬千。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海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胡彬

以革命之血,換得自由之花

掩卷沉思,到底是什麼信念在引領和支撐著這種視死如歸?我的眼前再次浮現出28歲英俊的身影與堅毅的微笑,我的耳畔再次回旋“以革命之血,換得自由之花”的鏗鏘之語。我明白了,正是心懷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這一信念,他們毅然決然地獻出了生命和熱血。
  所謂歲月靜好,隻因有革命者的前行﹔而讀一封革命者的遺書,是緬懷,更是傳承與弘揚。

——海南省作家協會會員、知名作家 唐彥

赤誠一生為革命,紅色愛情動人心

這是一封不會被歲月風塵淹沒的家書,也是一份永遠被歷史銘記的遺囑。這是瓊崖革命先驅者洪劍雄離世前留給新婚妻子的溫暖,也是特殊年代紅色愛情映照人心的火焰。簡潔的文字,朴實的道理,深邃的思想,既表示了作為一位長期奮斗在外的血性男子漢對有著共同目標和理想的伴侶最深摯的愛,也表達了作為一名優秀共產黨人不斷追求卓越高度自覺的態度。其文字裡透露出的“革命道路上始終有你我”的勉勵之情、“奮力有當世志”的督促之意,“把小家融入大家”的堅定之念,句句真切,動人心弦,堪稱是中國革命早期無產階級伉儷的情書經典。

——海南省作協副秘書長、海口市作協常務副主席 彭桐



革命理想高於天,不忘初心永向前

這是一封珍貴的家書,又是一封讀后深感悲痛的遺書,字裡行間飽含著對新婚妻子深情的思戀,飽含著戰友加同志般的革命友誼和互勉之言。那些熱情洋溢的話,是洪劍雄的共產主義戀愛觀和人生觀的自述,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瓊籍革命先行者舍小家顧大家的家國情懷,以及革命者不怕前進道路上任何艱難困苦的堅定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海口市作協會員、男高音歌唱家、詩人 李慶文

堅定信仰,相互勉勵

真正的革命夫妻,既是情深意重的伴侶,又是志同道合的搭檔,更是出生入死的戰友。洪劍雄致妻子的書信,沒有兒女私情,沒有家庭瑣事,隻有夫妻之間的鼓勵、為革命赴湯蹈火的熱忱。

——海南省作家協會理事,海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 唐雄

一顆流星過昌洒,滿腔熱血獻瓊崖

這封家書讓我們見識到,一個年輕的紅色勇士單純而又厚重的內心世界——國與家、志向與親情、革命理想與天倫思念,在那個特殊年代融合、交織在一起,拳拳之心,躍然紙上。同時,我們也見識到一個瓊籍愛國僑胞家庭的進步與開明之風。從大國到小家,遠大的革命目標與溫暖的天倫之情不但不矛盾,而且彼此映照、相輔相成。正是這良好的家教家風,為符克烈士的愛國主義胸懷奠定了堅實基礎。
  “生為民,死為民。生偉大,死光榮。”馮白駒將軍在符克烈士紀念碑上的題詞,就是他短暫年華的真實寫照。
  正因為無數海外僑胞的慷慨支持,瓊崖革命的烽火才更加旺盛﹔正因為符克等先烈們的視死如歸、保家衛國,才換來我們今天的和平與安樂。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海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胡彬



赤子情,鴻鵠志

讀罷符克的家書,領悟到什麼是情,什麼是志,什麼是信仰,什麼是初心。其八十一年前的家書余溫尚在,依然傳導的氣息與溫度,彰顯著一個革命烈士偉大而豐滿的形象。而這些情感表達與精神向度,正是我們不可或缺的心靈財富,是感召、激勵我們在建設海南自貿港進程中積極向上、不斷前進的精神動力。這於過去、於當代、於未來都有其珍貴的價值。

————海南省作家協會理事、海口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黃辛力

志存高遠,感受信仰的力量

讀紅色家書的意義,莫過於回到中華民族苦難的歲月,感受那一代青年的青春之歌,志存高遠,懷揣著“為了救中國“的信念,那麼的悲壯,卻又那麼的令后輩敬仰!

——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海南省作協會員 李武平

至死不渝的英雄氣慨

這是一封寫於九十年前的家書,短短的幾句話,看得人直流眼淚。寫此家書時,李碩勛烈士二十八歲,他對同樣年輕的妻子趙君陶的告別、叮囑,情真意切,字字血淚,句句戳人心。
  一封短短的家書,李碩勛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對親人的眷戀摯愛,呈現紙面。為了新中國的誕生,為了自己心中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多少英勇無畏的革命先輩,舍下自己的妻兒,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們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兒女,他們高尚的革命情操和至死不渝的英雄氣慨,永遠值得后人懷念。

——海南省作家協會散文創作委員會主任,海口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莫曉鳴

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

黃長軒烈士對其弟弟親切而嚴肅的教誨讓我們深受感動和啟發。在今天和平、寧靜的日子裡閱讀烈士家書,緬懷他為家國犧牲自己的事跡,感受他舍生取義、大義而不忘親、無私無畏、義重情深的精神節操,傳承其紅色家風,感到尤為珍貴和必要。

——海南省作家協會理事,海口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黃辛力

為大眾求解放,平凡中見真章

這封家書寫下后不久,黃長軒帶著妻子和不滿周歲的兒子回到家鄉探望母親。當他得知他所在的老部隊已南下准備解放海南島的時候,義無反顧地多次申請參戰。在家住了3天的黃長軒星夜兼程,追上了南下的大部隊,和戰友們集結在雷州半島准備渡海作戰。1950年4月,在一次戰斗中,黃長軒光榮犧牲。

——《商業觀察》雜志編委,資深媒體人,專欄作者 應劍群

敢拼敢死噴薄血性 大公無私正氣凜然

字字千鈞的臨終遺囑,發自肺腑,句句真誠。話語中沒有表功,沒有志得意滿,卻隱含著未盡到父愛責任的愧疚和諄諄教誨的家風家訓,但更多的是一個共產黨人的家國情懷和信念中的強烈黨性。
  從敢拼敢死以身報國的突擊英雄到勤政愛民的人民公仆,陳理文跨越截然不同的時代,工作內容也迥然不同,卻創造著同樣的輝煌。這巨大的生命能量從何而來?陳理文臨終前最后的話中隱藏著答案:“我死后,一切聽從組織安排……”

——海口市作協會員、男高音歌唱家、詩人 李慶文

以遂初志,而盡己責

此信開篇稱呼“同志”,令人一愣。后查閱方知,將軍在寫給子女的諸多家書中,基本都以“同志”開頭。為此,將軍給孩子們做過專門的解釋:“我們都是黨員,黨內平等,就是同志了!”從“同志”的稱呼,可以看出老一輩革命家對子女既慈愛又嚴格。疼愛子女,決不溺愛﹔嚴格要求,細微做起。同時,也可以看出將軍的家國情懷——自覺地把生命及家庭與國家和民族緊緊相聯。
  無情未必真豪杰。將軍既可揮刀躍馬馳騁疆場,也可血肉之軀兒女情長﹔既對家人要求嚴格,也對家人關懷備至。寥寥數語,慈愛與威嚴,躍然紙上!
  張雲逸將軍展示了作為革命先烈“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的榜樣精神。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英賢雖逝,精神猶在。

——海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唐彥


使命在肩 初心不改

張雲逸平易近人,家風朴實,他在擔任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時,雖然拿著當時全國最高的三級工資,生活卻一直艱苦朴素。他常常對家裡人說:“破布可以納鞋底,麥麩能喂豬,豆腐渣能做菜。我們都是普通人,一定要勤儉節約。”他戎馬一生,南北征戰,無暇回故鄉歡承膝下,卻心系家人。
  信中,他諄諄教誨侄女:“你在家裡生產,也可以照料老婆婆的生活,以盡孫女的責任。”要求侄女既要安心在農村生產,還要遵循“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盡職盡責孝敬老人,照顧媽媽與阿婆,讓她們從失去親人的痛苦中走出來,幸福地安度晚年。在這裡,可以看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鐵骨柔情。
  張雲逸將軍一生謹記“以遂初志,而盡己責”的信念,使命在肩,初心不改,為革命事業奮斗終生。毛澤東高度地稱贊他:“數十年如一日奮斗不息,是模范的共產黨員。”

——海南省作家協會理事,海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 唐雄

百煉成鋼在基層 優良家風育后人

這不是生搬硬套打壓式的教育,而是經歷過戰火紛飛歲月歷經磨難成就自我后的言傳身教。瓊崖革命先輩張世英在兒子由偏遠之地從軍想回城裡懇求之際、在兒子因表現突出被組織擬調到軍區機關工作征求意見之際,屢次規勸兒子“安心”在野、留在“基層”磨煉,體現了我軍優秀共產黨員對革命事業的無比忠誠和對基層、戰友的情懷,尤其是注重對子女的教育從點滴小事抓起,始終從嚴要求,讓優良家風育人並得以傳承的時代風范。
  中國家風家訓文化源遠流長,其基本功能便有訓導教育子女成人成才。時隔半個世紀,張世英的表率示范,教子良言,仍清晰在耳,相信未來也會爍爍閃光。其提倡並父子踐行的艱苦朴素的作風,仍是對我們這個富裕的時代的一個溫馨提示,也是不斷前進的社會不該丟棄的歷史財富之一。

——海南省作協副秘書長、海口市作協常務副主席 彭桐

河邊出生以草為床

這是一封令人深思的家書,寫信人是馬白山將軍。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1944年,寫這封家書的時間是新中國成立后的1964年,而寫這封家書源於馬白山的女兒馬洪中改名風波,馬白山將軍連夜寫信。
  當筆者讀到這封長達60頁家書中的片段#038、#039的書信內容,即馬白山將軍的夫人唐玲在獄中生下女兒馬洪中的經過,文中飽含深情、歲月如歌的文字令人深思。這封瓊崖縱隊杰出領導人馬白山將軍致女兒的親筆信,不僅讓當時年輕的女兒深諳紅色革命精神,也讓更多的歷史細節展現給后人。

——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海南省作協會員 李武平



家國真情系,兒女中國心

一封家書不知承載著多少人的思念和悲喜,尤其是在時局動蕩、戰火紛飛的年代。而從馬白山將軍的家書中我除了能感受到他們的思念和喜悲外,還讀出了一種力量、一種希望,那種力量和希望使我深深震撼,久久不能平靜。
  “家書”外形和材質大抵不過是幾頁紙罷了,但蘊含於其中的重量可不是幾頁紙所能承擔的,其凝聚於其中的情感,足以抨擊人心。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封家書時,便被它的紅色精神所吸引。紅色,一個多麼美好又多麼引人深思的顏色啊!為了它有多少人甘願付出汗水,青春乃至生命!為了它有多少事令人感嘆至極,銘記於今!為了它又有多少時間在長河中劃下一道深深的記號!

——海南職業技術學院教授、海口作協特邀會員 蔡建東

飲水思源踐諾言,海枯石爛心不變

如今一些人不知道泉在何方,井在何處,還有一些人明明在大樹底下好乘涼,卻忽略了前人栽樹的辛勞。“無私奉獻,不求回報”是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忘記歷史,忘記先烈們艱苦卓絕的奉獻。共產黨人帶著窮苦百姓翻身求解放,為百姓謀幸福,這些誓言都已經成真。而今我們邁上發展新征程,共產黨人優秀的品質和執著的理念,依然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寶貴財富和思想動力。
  歷史掀開新一頁,海南發展也迎來新局面,廣大黎、苗族人民已實現全面脫貧,正在奔小康的道路上奮進。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更是推動美好新海南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前進過程中仍會遇到新的困難,更需要繼承共產黨人的創新智慧和擔當精神,這就是王國興良好的家風教育給我們的最大啟示。

——《商業觀察》雜志編委,資深媒體人,專欄作者應劍群

紅色家風故事傳遞紅色力量

微博話紅色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