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
(1920–2001)
羅天,廣東普寧縣(今普寧市)人。1936年6月參加革命工作,193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羅天在青年時代參加北平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和華北抗日救國會,擔任黨小組長,領導抗日救亡宣傳工作。全面抗戰時期,羅天先后任普寧縣青救會宣傳部部長,普寧縣委書記,潮汕中心縣委執委,潮、普、惠、揭、豐中心縣委組織部部長兼軍事部部長,潮、普、惠縣委書記,揭、普、惠邊區縣委書記,潮梅臨委委員兼揭陽縣委書記,潮梅特委特派員等職。1942年前往延安進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解放戰爭時期, 羅天任熱河省熱西地委宣傳部部長,南下干部中隊長兼政治委員,積極宣傳發動群眾,開展武裝斗爭。
新中國成立后, 羅天歷任中共潮汕地委組織部部長、副書記、紀委書記,粵東區黨委組織部部長、副書記兼農村部部長,汕頭地委第一書記,廣東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長兼農辦主任,廣東省革委會副主任兼省農墾總局局長等職。羅天認真貫徹執行中共中央的方針政策和廣東省委的決定,全力投入廣東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事業。他擔任主管農業的副省長期間,足跡遍布廣東、海南的山川河谷,對廣東、海南的興農治水工作傾注了滿腔心血。1977年7月,羅天任中共海南行政區第一書記、海南行政區革委會主任。為解決制約海南工農業生產發展的瓶頸問題,羅天向區黨委提議集中海南行政區的財力物力,建設牛路嶺水電站,以緩解海南的缺電狀況。羅天經常深入水電站建設工地解決難題,連續在牛路嶺水電站工地度過4個春節。1979年,牛路嶺水電站被列入國家建設計劃,1、2號機組於12月投產發電,3、4號機組也分別於1981年初和1982年底並網發電,海南電力供應情況極大改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全國各地掀起社會主義建設新高潮。1977年至1979年,海南逢3年干旱,農業生產大面積歉收,在羅天領導下,海南區黨委著力採取各種措施,全力抗旱救災。1978年秋,羅天在檢查工作中發現文昌縣個別生產隊在搞農戶聯產責任制,以包產到戶的形式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增強自救能力。羅天對生產隊聯產責任制的做法給予積極支持並在全區加以推廣。隨著農村生產責任制的多種形式和做法進一步完善、鞏固和提高,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為海南人民度過難關,發展海南經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羅天在抓好海南熱帶特色農業和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也十分重視交通和植樹造林工作,規劃擴建東、西、中三線公路和營造三線護林帶,通過落實林業政策,允許營林聯合體或重點戶可以跨社跨隊承包造林等措施,促進植樹造林發展。20世紀80年代初,海南東海岸展現出一條“綠色長城”,1983年中央領導人視察海南時,看到這條郁郁蔥蔥的林帶,給予了高度評價。1982年11月,王震代表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廣州召開關於加快海南島建設座談會,1983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加快海南島開發建設問題討論紀要》,提出加快海南開發建設的具體方針、政策和措施,給予海南行政區以更多的優惠政策和自主權。海南干部群眾歡欣鼓舞,羅天和海南人民一樣,倍加鞭策和奮進,以更加解放的思想和更大的改革步伐,加快開展建設海南。
同年4月,在廣東省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上,羅天當選為省人大常委會主任。1990年5月離休后,任廣東省老區建設研究促進會理事長。羅天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十三大代表,第六、七屆全國人大代表。2001年1月31日,羅天因病在廣州逝世,終年81歲。
文章來源: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辦公室)
文字整理:陳立超 程小斌
往期回顧:
海南黨史百名人物|海南黎族領袖王國興:不當“山大王”一心跟黨走
本欄目由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和人民日報社海南分社、人民網海南頻道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