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
(1920–2001)
罗天,广东普宁县(今普宁市)人。1936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罗天在青年时代参加北平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华北抗日救国会,担任党小组长,领导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全面抗战时期,罗天先后任普宁县青救会宣传部部长,普宁县委书记,潮汕中心县委执委,潮、普、惠、揭、丰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兼军事部部长,潮、普、惠县委书记,揭、普、惠边区县委书记,潮梅临委委员兼揭阳县委书记,潮梅特委特派员等职。1942年前往延安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 罗天任热河省热西地委宣传部部长,南下干部中队长兼政治委员,积极宣传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 罗天历任中共潮汕地委组织部部长、副书记、纪委书记,粤东区党委组织部部长、副书记兼农村部部长,汕头地委第一书记,广东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兼农办主任,广东省革委会副主任兼省农垦总局局长等职。罗天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广东省委的决定,全力投入广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他担任主管农业的副省长期间,足迹遍布广东、海南的山川河谷,对广东、海南的兴农治水工作倾注了满腔心血。1977年7月,罗天任中共海南行政区第一书记、海南行政区革委会主任。为解决制约海南工农业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罗天向区党委提议集中海南行政区的财力物力,建设牛路岭水电站,以缓解海南的缺电状况。罗天经常深入水电站建设工地解决难题,连续在牛路岭水电站工地度过4个春节。1979年,牛路岭水电站被列入国家建设计划,1、2号机组于12月投产发电,3、4号机组也分别于1981年初和1982年底并网发电,海南电力供应情况极大改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各地掀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1977年至1979年,海南逢3年干旱,农业生产大面积歉收,在罗天领导下,海南区党委着力采取各种措施,全力抗旱救灾。1978年秋,罗天在检查工作中发现文昌县个别生产队在搞农户联产责任制,以包产到户的形式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增强自救能力。罗天对生产队联产责任制的做法给予积极支持并在全区加以推广。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多种形式和做法进一步完善、巩固和提高,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海南人民度过难关,发展海南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罗天在抓好海南热带特色农业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也十分重视交通和植树造林工作,规划扩建东、西、中三线公路和营造三线护林带,通过落实林业政策,允许营林联合体或重点户可以跨社跨队承包造林等措施,促进植树造林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海南东海岸展现出一条“绿色长城”,1983年中央领导人视察海南时,看到这条郁郁葱葱的林带,给予了高度评价。1982年11月,王震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广州召开关于加快海南岛建设座谈会,1983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提出加快海南开发建设的具体方针、政策和措施,给予海南行政区以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自主权。海南干部群众欢欣鼓舞,罗天和海南人民一样,倍加鞭策和奋进,以更加解放的思想和更大的改革步伐,加快开展建设海南。
同年4月,在广东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上,罗天当选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1990年5月离休后,任广东省老区建设研究促进会理事长。罗天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十三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2001年1月31日,罗天因病在广州逝世,终年81岁。
文章来源: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
文字整理:陈立超 程小斌
往期回顾:
海南党史百名人物|海南黎族领袖王国兴:不当“山大王”一心跟党走
本栏目由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和人民日报社海南分社、人民网海南频道联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