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山
(1919–2003)
陈青山,福建惠安县人。3岁时随父亲移居马来亚(今马来西亚一带)。陈青山在马来亚槟城钟灵中学读书期间,参加读书会和学生联合会等共产党外围组织,并于1936年3月加入马来亚共产党。入党后,陈青山担任学生抗日服务团团长,在爱国学生中进行动员,组织戏剧队、卖花队、募捐队等,把筹集到的钱款秘密汇往香港廖承志办事处,用以援助八路军、新四军、东江抗日游击队和琼崖抗日独立总队。1939年,新加坡的总工会遭到英殖民当局的破坏,陈青山受马来亚共产党派遣到新加坡,担任星洲总工会宣传部长。当时,新加坡各界开展抗日救国活动热火朝天,但马来亚当局却横加镇压。1941年5月1日,陈青山组织新加坡各界举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罢工、罢课活动,声势浩大的示威活动震动了英殖民当局。陈青山被英国警察逮捕入狱。在狱中,陈青山挑起党支部书记的担子,组织监狱里的共产党员学习《共产党宣言》《论持久战》等书籍,不断提高大家的政治觉悟和增强与殖民当局斗争的勇气。同年,陈青山服刑期满,被马来亚英国殖民当局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并驱逐出境。陈青山被押至香港,随即被引渡回广东乐昌“华侨训练班”看押。看押期间,陈青山机智地摆脱看管,经韶关、桂林到湛江,联系上中共党组织,加入中国共产党。经中共南方局同意,陈青山被派往琼崖参加抗日斗争。陈青山到海南岛后,在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政治部从事宣传工作,不久任宣传科科长,主持创办《军政杂志》,把宣传工作发挥得有声有色。1942年,陈青山任抗日独立总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抓培训工作,为部队培养大批政治工作人员。1943年5月,陈青山调任抗日独立总队第四支队政治委员,与马白山一起带领部队展开敌后游击战,打击日军,创建大星山抗日根据地。1943年8月,白沙黎族同胞举行武装起义遭到国民党顽固派镇压后,黎族首领王国兴派出代表找到第四支队。马白山、陈青山根据中共琼崖特委的指示,派出武装工作组进入五指山区,帮助黎族、苗族起义军培训军事骨干,为建立白保乐人民解放团、创建白沙抗日根据地打下基础。1948年,陈青山任琼崖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后任琼崖纵队第三总队政治委员。1950年3月,陈青山奉命率领第一总队接应渡海作战兵团登陆部队,在儋县的海头港到白马井一带接应第40军渡海先锋营安全进入白沙解放区。3月27日,刘振华、马白山率领第40军加强团渡海,因风向影响改在澄迈县玉包港强行登陆。陈青山带领部队以变应变,在40军加强团原定登陆点临高角吸引国民党军一个师,减轻登陆部队的压力,掩护加强团转移进入五指山解放区。
海南解放后,陈青山先后任海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广东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海南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9月,陈青山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为少将。1978年,陈青山被任命为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84年离休,享受副兵团级待遇。2003年3月27日,陈青山因病在广州逝世,终年84岁。
文章来源: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
文字整理:陈立超 程小斌
往期回顾:
海南党史百名人物|海南黎族领袖王国兴:不当“山大王”一心跟党走
本栏目由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和人民日报社海南分社、人民网海南频道联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