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志行
(1919–2013)
符志行,原名符清勋,海南临高县清平乡(今儋州市和庆镇)人。1936年夏,符志行离开家乡到广州岭南大学求学,在大学里参加共产党的外围组织读书会。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符志行与读书会的成员一道,加入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走上抗日救国道路。1938年,岭南大学准备迁移到香港,符志行转学到广东省农业专科学校就读,继续参加青年抗日先锋队活动。随着抗战局势的变化,青年抗日先锋队决定选派符志行等人赴延安抗日公学学习,由于北上交通中断,符志行按照组织安排,返回家乡儋县那大地区,组织宣传队,开展抗日宣传活动。1939年5月,日军占领那大镇。同年10月,中共琼崖特委派马白山到那大地区领导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三大队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军。第三大队组织建立政工队,符志行加入抗日独立总队,任第三大队政工队队长。围攻那大行动委员会和指挥部成立后,符志行担任动员部部长,负责联络国民党各乡政府、地方游击队以及动员群众配合第三大队的军事行动,围攻那大战斗取得胜利,驻守那大的日伪军200多人狼狈撤逃。1939年12月,中共琼崖特委决定在澄、临、儋三县交界建立大南区抗日根据地,指定谢凤安、符志行和王茂松组成临时党支部,负责根据地开辟工作。大南区在发展过程中,各地先后建立起党小组、党支部,为了统一领导,中共琼崖特委批准成立大南区党委,任命符志行为书记。1942年4月,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四支队在大南区成立,符志行任第二大队大队长,率所部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他指挥的奔袭光村、迈格防御战、智取福昌据点等战斗,震慑日军,壮大抗日独立总队声威。日军把第二大队视为“神兵”,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授予符志行“抗战特别奖章”,表彰其卓越战功。符志行骁勇善战,威名远扬,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驻扎那大的日军指挥官与符志行见面,十分惊讶,不禁感慨屡挫他们的对手竟然是一个年龄还不到30岁的年轻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9月,符志行任临高县副县长兼武装部长,后担任琼崖纵队第三总队松江支队支队长、第三总队副总队长,粤桂边纵队第四支队司令员,高雷前线总指挥部总指挥等职,指挥那丽战斗、武利江伏击战、解放雷州半岛战役等。符志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功勋。
1951年冬,符志行到东北边防军任探照灯402团团长,率部赴朝鲜前线作战。1952年回国,进入武汉防空学校高级军官深造班学习。1955年冬毕业后,符志行被派到北京高级防空学校(后改名空军第二高级专科学校)工作。1967年夏,调任国家体委军管会副主任。符志行任国家体委军管会副主任期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为了打开中国外交局面,指派符志行率体育代表团访问欧非亚多个国家。1971年,符志行率代表团到日本参加世乒赛,见证了著名的“小球转动大球”的中美“乒乓外交”。1976年,符志行调任空一军副参谋长,离休后享受军级待遇。2013年3月8日,符志行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文章来源: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
文字整理:陈立超 程小斌
往期回顾:
海南党史百名人物|海南黎族领袖王国兴:不当“山大王”一心跟党走
本栏目由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和人民日报社海南分社、人民网海南频道联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