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如梅
(1919–1943)
許如梅,海南文昌縣(今文昌市)人。出身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當地有名的律師。許如梅在中學讀書時參加共產黨領導的外圍組織“前哨社”,積極參加抗日宣傳活動。1938年底,許如梅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2月,日軍侵佔瓊崖。在民族危亡的關頭,許如梅毅然請求到抗日部隊參加戰斗,得到黨組織的批准。許如梅來到瓊崖抗日獨立總隊部,被安排擔任隨軍服務團副團長,團長是祝菊芬。許如梅帶領服務團團員深入各部隊和瓊文地區的廣大農村鄉寨,進行抗日宣傳活動。1940年,中共瓊崖特委、瓊崖抗日獨立總隊部在澄邁美合建立抗日根據地,隨軍服務團撤銷,許如梅調到瓊崖特委參加婦委會工作。12月,瓊崖國民黨頑固派掀起反共高潮,派保安團重兵向美合抗日根據地進攻,制造震驚全瓊的“美合事變”。瓊崖特委領導機關被迫撤上山與頑敵周旋,爾后又東返瓊文抗日根據地。此時許如梅已懷孕8個月,隨部隊和領導機關撤退,路上還不斷遇到頑軍追襲,但她一如繼往,斗志高昂,在大山中日夜行軍,風吹雨打,忍飢受凍,從不叫苦,也沒有掉過隊。1943年,日軍實行“三光”政策,向瓊崖抗日根據地和游擊區進行瘋狂的“掃蕩”。當時,瓊山的樹德、咸來、道崇,文昌的南陽、東閣、頭宛、寶芳等抗日鄉村都遭受日寇滅絕人性的踐踏,尸首遍野,我黨我軍抗日的環境越來越艱苦,許如梅奔走於各鄉村之間,發動群眾堅持對敵斗爭。一天夜裡,許如梅借宿於東閣鄉流坑村一革命群眾家裡,突遭日偽軍包圍,她跟群眾一起被押到村邊大榕樹下集中,敵人進行慘無人道的大屠殺,群眾全被槍擊死於大榕樹下,許如梅也倒下失去了知覺。夜深時分,泡在血泊中的許如梅蘇醒過來,目睹全村人被日寇殺害,悲痛與仇恨一並涌上心頭:“要報仇,要雪恨!向鬼子討還血債!”復仇的意志支撐著她挪動發抖的雙腿,走上村邊大道,但因流血過多又昏倒在大路旁,當她再次蘇醒時,發覺自己躺在昌洒鄉韓榮華大娘家裡。大娘小心地幫她擦洗全身的7處傷口,許如梅咬著牙,全身直冒冷汗也不吭一聲,大娘含淚贊她是一個“女關公”。許如梅在養傷期間,仍然堅持做群眾工作,向老鄉宣傳抗戰必勝的真理,幫助群眾解決各種各樣的困難,與群眾建立了深深的感情。群眾稱贊許如梅為“我們的貼心人”。
1943年是瓊崖抗日戰爭最為艱苦的時期。黨政領導機關與主力部隊挺出外線作戰,隻留部分地方武裝牽制敵人。許如梅重傷初愈,即到瓊崖抗日獨立總隊第一醫務所擔任指導員。她和戰友們帶領傷病員日夜周旋於文昌縣羅馬、昌洒等幾個鄉的山村之間,工作擔子十分繁重,特別是要保証傷病員的治療、醫藥、糧食和生命安全,轉移中多次與日軍遭遇或被包圍,他們都化險為夷。同年秋,許如梅奉令調往獨立總隊第三支隊接受新任務,途經定安縣雷鳴鄉梅眾村時,與中共定安縣委書記周春雷及莫少波、吳英等同志暫時匯集在一起。其時,交通不便,斗爭環境復雜,她不得不先暫時住下來,等待上級的安排,一天晚上突遭日軍包圍,突圍時周春雷等人犧牲,許如梅負傷藏到山林中,被日軍沿血跡跟蹤抓捕押回村中。日軍用慘無人道的酷刑對許如梅進行摧殘和折磨,妄圖迫使她屈服投降,均被許如梅頑強拒絕。日軍惱羞成怒,將她殺害。許如梅犧牲時年僅24歲。
2020年9月,國家民政部公布第三批185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許如梅入選。
文章來源: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辦公室)
文字整理:陳文萍 程小斌
往期回顧:
本欄目由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和人民日報社海南分社、人民網海南頻道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