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在行政管理体制上推行“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进而实施“大放权”,取得显著成效,这是海南为全国体制改革作出的突出贡献。
1987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海南省及其筹建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海南建省后,各级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确定,要符合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要坚持党政分开、政企分开。机构要小,要多搞经济实体。机构的设置,要突破其他省、自治区现在的机构模式,也要比现在经济特区的机构更精干、有效一些,使海南省成为全国省一级机构全面改革的试点单位。”1988年4月14日,国务院批转《关于海南岛进一步对外开放 加快经济开发建设的座谈会议纪要》,明确提出:“海南从建省开始,就要按照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坚持党政分开、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多搞经济实体。政府机构的设置,要突破其他省、自治区现在的机构模式,注重精干、高效,实现‘小政府、大社会’。”
建省办经济特区后,海南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遵循党政分开、政企分开、精干高效的原则,突破了传统的省级政府机构设置模式,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机构设置模式。“小政府、大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一是转变政府职能。政府不再对企事业单位进行直接管理,只行使规划、指导、协调、服务、监督等职能。二是精简机构和人员。改革后,省政府机构比原行政区减少20多个,人员减少200多人。三是党政分开。省委不再设置行使政府职能的工作部门,从组织上保证了省委不再干涉属于政府职能范围的工作。四是政企分开,扩大经济实体。把11个专业管理局和8家行政性公司改为集团公司或专业公司等经济实体。五是减少管理层次,省直管市县。建省初期,按照中央的要求建立省直接领导市县的地方行政体制,下辖19个市县。从1992年至1997年,琼海县、儋县、琼山县、文昌县、万宁县、东方黎族自治县先后撤县设市(县级)。2001年8月,通什市更名为五指山市。2002年,琼山市与海口市合并。2012年,设立地级三沙市。完善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改革,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增长,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约了大量资源。六是对群众团体进行改革。将7个群众团体改为事业单位,增强了群众团结的活力。七是发展和培育社会中介组织,把许多过去由政府承担的社会工作交由社会中介组织承担。
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为前来办理手续的群众提供服务。人民网 枉源摄
经过改革,初步达到缩小政府职能,精简政府机构,减少行政人员,扩大社会功能的目标,从而促使政府职能逐步向加强宏观调控和间接管理的方向转变。2008年7月1日,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启动运行。省政务大厅推行审批事项集中、审批权力集中、审批人员集中的行政审批“三集中”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限时办结”的运行模式,办事窗口拥有受理权和直接审批权,84%的办件在中心大厅内可以直接办结。2012年,全省各级政务中心承诺的事件提前办结率达95.6%,以往在行政审批中出现的“拖”、“卡”、“推”问题得到解决。2019年,海南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建成了“海南省政务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全省实现政务服务一体化涵盖19个市县,65个省级单位,政务服务事项80721项,累计办理量1千多万件。
“小政府、大社会”体制中划定的政府主要职能是:保障社会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制定和维护市场规则;进行经济预测和制定发展计划,发布经济信息,组织协调全社会的经济发展;开展公开协商对话;保护公共财产,主办公共工程,维护公共环境;普及科学文化,提供社会保障,做好公共服务等。从更深层次看,“小政府”的“小”不仅在于设置的机构和人员编制少了,能克服“大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弊端,更在于管的事情少了,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
“小政府、大社会”管理模式,在建省办经济特区初期创造了对国内外投资者颇具吸引力的较为宽松的、政府干预少的、经济自由度高的经济环境,以及政府办事环节少、办事效率高的投资环境。一段时间内,海南的“投资热”持续升温,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此后,在国务院启动的几轮机构改革中,特别是海南体制改革中,探索“小政府、大社会”管理体制的理论发挥了较好的启示作用。
文章来源: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
文字整理:丁洁 陈宇聪
音频制作:孟凡盛
主播:王硕
往期回顾:
第2集:海南党史百件大事|国民革命军南讨胜利和琼崖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第8集:海南党史百件大事|中共琼崖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和琼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第9集:海南党史百件大事|琼崖第一次土地革命高潮与琼崖第一次反“围剿”斗争
第14集:海南党史百件大事|琼崖第二次反“围剿”斗争及母瑞山艰苦岁月
本栏目由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和人民日报社海南分社、人民网海南频道联合推出